太反常了!距国庆不到1天,偏偏冒出四个“怪现象”,和过去完全不一样
每到国庆、中秋这种叠加的长假,朋友圈里就只剩下两种人:一种还没放假就安排好吃喝玩乐路线,一种提前开始抢票、囤货、订餐厅,生怕慢一步全泡汤。
可今年的气氛,说实话,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距离假期只剩最后几个小时,各地却接二连三冒出几桩以前很少见的“反常”事儿,把不少人的预期打了个对折。
先说酒水,往年这个节骨眼,超市、烟酒店老板早就乐开花,红的白的洋的全涨价,送礼走亲戚的都在比谁拿得出手,谁舍得掏腰包。
可今年就不一样了,别说涨价了,连五粮液、茅台这些高档白酒都悄悄降价促销,普通白酒也贴着成本走。
熟悉行情的老板私底下直摇头,说往年这会儿三十箱酒半天就能清空,今年还剩一半压仓库,愁得他都开始怀疑人生。
红酒那就更惨,年轻人不爱、老年人嫌贵,几乎门可罗雀。
不是商家没想法,是大环境变了:现在请客没人再死磕排场,讲究实惠自在,面子工程退烧,大家也都有默契,谁也别装。
再加上各地公务消费管得紧,带动高端酒市场缩水,你再打折都难说服大家多买。
再讲菜市场,原本到了节前,生鲜肉蛋都要小涨一波。
家家户户都怕缺货,能囤多少囤多少,为的就是假期不出门也能吃得好。
可今年去逛一圈你就发现,猪肉鸡蛋基本没涨价,甚至蔬菜还比去年便宜点。
摊主一边收钱一边念叨,批发市场供应充足,冷链快递拉得勤,新鲜货谁都买得到,哪还有人提前恐慌式囤菜。
大家反倒追求现买现做,价格平稳,抢菜这场“战役”根本没打响。
更有意思的是餐饮业。
往年国庆,餐厅那是从第一天忙到最后一天,订位电话打爆,服务员累得直不起腰。
今年却有点反着来,假期前几天饭店人气爆棚,国庆期间反而冷清不少。
很多人干脆提前和家人朋友聚餐,避开高峰,好好享受一顿慢悠悠的饭。
北京、上海、成都这种大城市,有不少人抢到了政府消费券,也趁这个机会提前“回血”,小团体聚会成了主流。
比起过去的盛大宴请、硬菜堆桌,现在点几个家常菜,聊聊天、拍拍照,气氛更轻松。
饭店老板也坦言,生意虽然分散了,但更走心了。
再有就是结婚这个事儿。
国庆长假本来就是新人扎堆结婚的黄金档,去年场面已经热闹,今年更是直接翻番。
成都有酒店爆料,八天里要连着办二十场婚宴,摄影师早在半年前档期就排满了。
但细看你会发现,现在的婚宴规模明显缩水,三五十人的小型聚会越来越多,家里人、朋友来点就行。
草坪婚礼、简约布置成了流行,酒店省事,新人也觉得更温馨。
你说年轻人一边嚷嚷不结婚,一边又把婚礼玩出了新花样,这种矛盾感,跟今年假期的整体气氛挺搭。
综合来看,这一连串反常现象背后,其实是大家消费观念正悄悄转变。
不是说大家没钱花了,而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目攀比、不追求表面风光,更注重舒适和真实。
无论是节前提前聚,还是婚宴转向小而美,还是对酒水、菜价的理性态度,都能看出社会慢慢回归到“人本位”——不折腾、不浪费、也不太在意外界怎么评判。
对商家来说,或许压力更大了,可站在普通人角度来看,这未必不是一种进步。
国庆马上就到,不管你是宅家还是出门,愿你都能享受自己的节奏,用最舒服的方式给自己充个电。
这个假期,或许没有以往那么热闹,但多了几分自在和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