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营到 “庖厨”
—— 一名退伍军人的创业守望
作者:徐中印
在巴蜀大地的乡间田野上,有一位看似平凡却透着股韧劲的 “屠夫”,他叫李天波,老家在四川乐山。17 岁那年,怀揣着报效祖国的赤诚,他走出山村,远赴东北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三年军旅生涯,不仅锤炼出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更在他心中深深镌刻下 “为人民服务” 的信念。
退伍后,李天波和许多年轻人一样踏上打工路:炼过焦油,下过矿井,跑过工地。后来赶上房地产热潮,他成了小有名气的包工头。然而,兜兜转转十几年,心头那抹对农村的眷恋、对绿水青山的向往从未淡去。他总想着,要回到熟悉的乡土去做点什么。
2016 年秋天,李天波作出一个让不少人意外的决定:转行到苏东坡初恋的故乡 —— 青神县,承包几十亩山地,成立 “众帮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放养生态黑猪。这并非一时冲动,在城里打拼时,他敏锐地察觉到,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生态土黑猪肉,更是成了 “香饽饽”。“是部队教会我,做事要对得起良心。” 他说,能为满足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份力,这条路走得值。
他给黑猪定下 “铁规矩”:只用玉米、麦麸皮搭配益生菌和中草药喂养,每头猪必须养足 12 个月才出栏。创业的艰辛远超想象:第一年,800 多头猪崽因防疫疏漏夭折大半;第二年,猪价暴跌又让他亏得血本无归。但军人的血性让他没低头 —— 认定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他一边苦钻养殖技术,一边亲自操刀当起 “屠夫” 卖肉,既要保障会员对生态猪肉的需求,更要啃下技术硬骨头。他频频请教县畜牧专家,被县农业农村局派往成都培训,后来又赴北京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交流。一次次 “充电”,让他的饲养和防病技术突飞猛进。

2018 年起,李天波的生态土黑猪肉凭借营养价值高、口感醇厚、肥而不腻的特点,赢得了市场认可:多家超市主动抛来橄榄枝,产品供不应求;省市县农特产品展销会上,他带去的鲜肉、腊肉、香肠每次都被抢购一空,好评如潮。“众帮合作社” 的名气越来越响,电话、微信、网上订单源源不断。2020 年 9 月,合作社被省农业厅评为 “省级示范社”。如今,合作社出栏肥猪逐年递增,不仅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深加工的腊肉、香肠更是远销北京、上海、成都、眉山、乐山等城市,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乡亲们见了他,都亲切地喊 “李总”“李老板”。
每天清晨不到 5 点,李天波就会到屠宰场严把质量关:检查宰杀流程,仔细分割,再运到门市售卖。那股一丝不苟的劲儿,就像当年在部队站岗执勤时一样。从保家卫国的军人,到守护餐桌安全的 “猪倌”,李天波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退伍军人的担当。“穿军装时扛枪是为人民服务,现在养猪卖肉同样是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生态黑猪肉,这就是我的新战场,我的创业路。” 他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作者简介:徐中印,女,四川青神县人,优秀共产党员,爱好文学。
剪纸艺术家郝小琴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