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拿到第一笔退休医保返还,心里咯噔一下这数额怎么跟邻居不一样?门口大妈说她多拿了几百,单位老王又抱怨少了十来块。现实就是这样,事儿多到让人抓头。 我跟你说。真心的。社保、医保、视同缴费年限这些专业术语,一旦串在一,就不再好懂,反正别着急。
先弄清一点缴够年限不等于能自动返钱,得先办“医保退休待遇核定”。社保局工作人员提醒说“没有核定,个人账户不会入账。”有的退休人员以为2014年前的工龄不算,结果被卡住。视同缴费年限要和实际缴费年限并计算,居民医保不可补缴,只有职工医保能补缴,补缴后既能享受终身报销,也能参与返还。什么意思?就是要把历史工龄和现在缴费成一把尺子。 就是啊。太厉害了。
至于钱怎么定,得看三项关键指标缴费基数、返还比例和结算周期。缴费基数可能按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也可能按本人养老金一定比例或分档处理,省里没统一口径。返还比例往往按年龄段分档,年纪越大比例越高,有些地方对原公务员或国企职工还有微调。发放时间跟医保结算周期有关,城里多在月底或次月初到账,小地方可能按季度发。有人问,这到底怎么算?大概率是基数×比例的公式在作用,差异就藏在基数与比例的选择上。
还有三类常见异常要警惕。账户冻结常因社保卡未激活或退休前断缴未补,工作人员会先扣欠费再发返还;异地退休与异地安置都会改变基数或发放方式,异地就医安置有时把钱直接打到银行卡而不是医保账户。社区医保专员建议按三步核查登录人社局查政策条款,按“基数×比例”算一遍;到电子社保卡看近12个月明细;若差距悬殊,找社区专员当面核对。 我也是这么干的。别瞎蒙了。
最后给你别把返还当惊喜,把规则当武器。多问一句,多核一遍,省下的不是几块钱,是一份安心。老年生活里,这些小钱不容马虎。等一下。马上去查你的医保待遇核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