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号院加 1 是 11 层,那 3 号院的‘云庭’该按几层?” 家住临汾市尧都区某小区的张大爷拎着菜篮在电梯前急得团团转,对着面板上密密麻麻的 “院数”“层数” 按键手足无措。这段时间,该小区的电梯因独特的 “两步操作法” 成了居民热议的焦点,有人调侃 “回家比考试还难”,更有人担忧紧急情况下会耽误大事。
电梯成 “谜题”:老人爬楼,访客迷路
记者实地了解到,这个小区的电梯确实不走寻常路。居民要先在面板上选择 “院数”,再按下对应的 “层数”,两组按键组合才能到达目的地。比如 5 号院的 “如院” 对应 10 层,而 “云庭” 则需要在院数基础上加 1,算下来才是 11 层。这种 “数学题式” 的操作逻辑,让不少人犯了难。
“上次带孙子看病回家,抱着孩子在电梯里捣鼓了三分钟,最后还是邻居帮忙按的。” 业主李女士无奈地说。更让人揪心的是,几位老年居民因记不住操作步骤,索性放弃乘梯,每天爬十几层楼上下楼。访客更是普遍 “迷路”,快递员小周吐槽:“送个件得先打电话问业主怎么按电梯,一天下来光解释操作就耗了不少时间。”
安全 VS 便利:第四代住宅的设计争议
面对质疑,小区售楼部工作人员解释称,这是 “第四代住宅” 的特色设计。“我们一个大院包含两层空间,必须通过特定操作才能准确定位。” 工作人员强调,业主入住前会接受专门培训,“熟悉后就像用智能手机一样简单”。
但这样的说法难以让居民信服。“住宅设计不该是给生活设障碍的!” 从事养老服务的业主王女士反驳道,她特意查阅了相关规范,发现 GB/T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明确要求紧急情况下操作应 “简洁明了”。更让人担忧的是,一旦发生火灾、急救等紧急情况,复杂操作可能延误宝贵的救援时间。
类似的电梯安全争议并非个例。浙江温州鼎旺家园小区曾因电梯频繁停运被集体查封,上海徐汇区老小区电梯故障频发让居民提心吊胆。这些案例都在提醒,电梯作为高频使用的民生设施,安全与便利缺一不可。
创新该有边界:住宅设计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查阅资料发现,所谓 “第四代住宅” 主打绿色生态和社区互动,核心是让居住更舒适,而非增加生活难度。但该小区的电梯设计显然偏离了这一初衷。有建筑设计师指出:“任何创新都应以人为本,尤其要考虑老人、儿童等群体的需求。”
目前,小区尚未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网友们倒是出了不少主意:有人建议在按键旁张贴清晰的对应表格,有人提议增设语音提示功能,更有人呼吁开发商通过技术升级简化操作步骤。这些建议都指向一个核心 —— 好的设计应该让人感受不到设计的存在,而不是成为日常生活的 “拦路虎”。
回家之路本应轻松惬意,当电梯变成需要培训才能使用的 “特殊设备”,我们不得不反思:住宅创新究竟该服务于谁?希望开发商能尽快回应居民诉求,让电梯操作回归简单本质,别让 “第四代住宅” 的光环,被一道 “回家数学题” 蒙上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