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3万请24人“陪爬”峨眉山?服务视频被疑“擦边”,领队回应亮了!

发布日期:2025-08-31 11:52 点击次数:132

“峨眉山会惩罚每一个嘴硬的人。”这句网络流行语道出了峨眉山攀登的艰难。近日,一段多名陪爬队员或拉、或背、或抱甚至肩扛女游客登山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视频中,多名男子各自以不同方式协助女子爬山,甚至还为对方扇扇子、捏腿放松。这一幕迅速引发网友两极分化的评论:有人质疑这样爬山的意义何在,也有人怀疑服务是否存在“擦边”嫌疑。

01 陪爬服务兴起,山岳旅游新业态应运而生

峨眉山攀登并非易事。从山脚到山顶全程需要12至18个小时,对普通游客是不小的挑战。

25岁的杨先生是峨眉山本地人,曾从事过军训教官、辅警等职业。去年7月,他看到外地有人从事陪爬行业后,便成立了一个专业陪爬团队。

团队成员大多是以前一起做过军训教官的同事,也有游泳教练等。目前团队有9名成员。

02 安全保障为先,陪爬服务多重价值提供

“我们陪爬首要的是保障客人安全,因为峨眉山路线比较长,路上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比如说蛇、虫、蚊、猴之类的。”杨先生向记者介绍。

陪爬队员拥有扎实的体能基础,具备野外生存、卫生救护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除了安全保障,他们还会讲解峨眉山文化与风光,提供情绪价值。

团队成员费先生介绍,正常从山脚爬到峨眉山山顶需要12至18个小时。他曾陪同一位来自重庆的女士爬了26个小时成功登顶,一路上虽然很累,但她始终没有放弃。

03 价格体系透明,陪爬经济初步形成

据了解,该团队陪爬一对一价格为798元,一对二每人598元。一般情况下,爬一趟来回要花两天时间。

收入方面,旺季时陪爬人员每月收入可达1万多元,但淡季游客少时,每月收入也就三四千元。

团队还免费提供冲锋衣、登山杖、外伤急救用品等;负责高铁站接送服务;无偿提供横幅和拍照。

04 网络走红背后,争议与质疑不断

随着陪爬服务在社交媒体走红,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网友问道:“如果爬山要人背要人扛,那爬山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更有部分网友质疑涉嫌“擦边”,这些女游客到底是去爬山还是冲着身材好颜值高的帅哥陪爬队员去的?

还有网友直接提问:“不想爬,可以全程背吗?”

05 领队正面回应,强调“绿色陪爬”理念

面对争议,团队领队杨先生回应:“陪爬队员不会主动去拉客人的手或者抱客人、背客人,只有在客人同意或者主动要求的情况下,才会提供帮助。”

他坦言,确实有部分女游客是冲着体验来的,要求短暂地背一下、抱一下,但时间都不长。

“有人问是不是可以背全程,这是不现实的。”杨先生表示,从峨眉山山脚爬到山顶,通常需要爬10多个小时,他背过最长时间的一个女游客,背了1个小时,全是陡坡。

06 客户反馈积极,认可服务价值

28岁的焦女士在成都从事酒店行业,3个月前选择了峨眉山陪爬服务。“自己爬担心有安全风险,觉得他们挺专业的。”

让她开心的是,对方提供的情绪价值特别到位,可以帮背东西、给予鼓励,还教如何保护膝盖。

在读大学生张女士也表示,爬到99道拐时实在爬不动了,“陪爬队员背了一二十分钟,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后来觉得其实真没啥。”

07 专家观点:行业亟待规范发展

对于新兴的“陪爬”服务,乐山市旅游协会执行会长成红表示,峨眉山“陪爬”职业的兴起,反映出现在旅游消费需求的深刻变化。

陪爬并非体力辅助那么简单,既要有安全保障,也要有情绪价值提供以及类似导游导览服务。

成红认为,当前陪爬行业缺乏准入门槛与服务标准,在人员资质认定、安全保障责任、服务内容边界等方面需进一步规范。

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加快建立职业培训与认证体系,既保障游客的权益,也为从业人员提供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08 市场需求显著,女性游客尤为青睐

据杨先生介绍,截至目前,其团队已经陪爬1000多名游客,其中女性游客约占九成,男性只占一成,平均年龄30岁左右。

在他看来,可能是女性对爬山安全风险更为重视,也更关注情绪价值的提供。

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深化,陪爬行业能否从边缘走向主流,关键还在于能否建立标准化服务规范和职业认证体系。

唯有如此,才能让这个新兴行业真正有章可循、可持续发展。

辉达娱乐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辉达娱乐

Powered by 辉达娱乐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