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23.51-2020《环境试验 第 2-43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Kc:流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是我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领域的重要标准,等同采用 IEC 60068-2-43:2013,专门针对多气体协同腐蚀环境下的产品可靠性评估制定了规范流程。以下从试验核心要素、执行细节及应用场景进行深度解析:
一、试验核心目标与适用场景
核心目标模拟工业大气、沿海地区、城市污染等复杂环境中,多种腐蚀性气体(H₂S、SO₂、Cl₂等)共同作用下,电工电子产品的腐蚀失效过程,评估其材料、镀层及结构的耐蚀能力,验证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
典型适用产品
电子连接器、继电器、开关等接触件(易因腐蚀导致接触电阻增大)
印刷电路板(PCB)及组件(金属布线易受气体腐蚀)
金属镀层件(如银、铜、镍镀层)
汽车电子、工业控制设备、通信基站等户外或工业环境使用的产品
二、试验气体体系与参数设定
(一)混合气体组成及浓度范围
标准明确了三种主要腐蚀性气体的典型浓度(体积分数),可根据产品实际使用环境调整:
硫化氢(H₂S):10 ppb ~ 100 ppb(重点模拟含硫工业环境、污水处理场景)
二氧化硫(SO₂):100 ppb ~ 500 ppb(模拟工业废气、城市酸雨前体物)
氯气(Cl₂):10 ppb ~ 50 ppb(模拟沿海盐雾分解、化工氯气泄漏环境)
(二)关键环境参数控制
温度:默认(40±2)℃(加速腐蚀反应,特殊需求可协商其他温度)
相对湿度:(75±5)% RH(高湿度促进气体溶解形成电解液,加速电化学腐蚀)
气体流量:保证试验箱内气体每小时置换 3~10 次(确保气体均匀流动,避免局部浓度梯度)
试验时间:常规为 24h、48h、96h,长周期试验可至 1000h(根据产品寿命要求设定)
三、试验设备技术要求
设备需满足高精度控制和抗腐蚀能力,核心组成包括:
试验箱主体
材质:内壁采用 316L 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PTFE),避免与腐蚀性气体反应
密封性:泄漏率≤5%/h(防止气体逸出影响浓度稳定性)
温湿度控制:温度波动≤±2℃,湿度波动≤±5% RH,具备防冷凝设计
气体供给与控制系统
动态配气系统:通过质量流量计精确控制每种气体的加入量,与净化空气(去除油、水、杂质)混合
浓度监测:实时在线监测 H₂S、SO₂、Cl₂浓度,精度需达 ±10% 测量值
气流分布:箱内安装导流板或风扇,确保各区域气体浓度偏差≤±20%
安全系统
气体泄漏报警(浓度超标自动切断气源)
强制排风装置(试验结束后置换有毒气体)
紧急停止按钮及超温保护
四、详细试验流程
(一)试样准备(关键前置步骤)
试样数量:至少 3 个(建议包含未处理件与表面处理件对比)
预处理:
用异丙醇或酒精清洁表面(去除油污、指纹,避免残留清洁剂干扰)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试样表面(需戴无粉手套)
初始状态记录:
外观:宏观拍照(含标尺)、微观形貌(10~50 倍显微镜)
性能:接触电阻(如连接器)、绝缘电阻、镀层厚度等
重量:精密称重(精度 0.1mg,用于计算腐蚀速率)
(二)试验箱调试与暴露
先启动温湿度控制,待(40±2)℃、(75±5)% RH 稳定 1~2h
开启配气系统,通入混合气体,待浓度达到设定值且稳定(偏差≤±20%)后,放入试样并开始计时
试验期间:
每 8h 记录一次温湿度、气体浓度数据
禁止开箱,避免气体浓度波动
(三)试验后处理与评估
终止试验:先关闭腐蚀性气体,通入净化空气置换 30min 以上,再取出试样
恢复:试样在(23±2)℃、(50±5)% RH 环境中放置 1~2h
评估项目:
外观腐蚀:按标准评级(0 级无腐蚀,1 级轻微变色,5 级严重腐蚀 / 镀层脱落)
性能变化:接触电阻变化量(通常要求≤50mΩ)、绝缘电阻下降幅度
微观分析: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腐蚀产物形态,能谱(EDS)分析成分(如 Ag₂S、CuSO₄等)
五、试验报告核心内容
需包含足够信息以确保试验可复现,关键项:
试样详情(型号、材质、表面处理、数量)
气体参数(各气体浓度、温湿度、流量、试验时间)
设备信息(型号、校准记录)
试验前后数据对比(外观照片、性能数据、腐蚀评级)
异常情况(如浓度波动、设备故障及处理方式)
总结
GB/T 2423.51-2020 通过精准控制多气体浓度、温湿度及流动状态,实现了对复杂腐蚀环境的模拟,为电工电子产品的耐蚀设计、材料选型及质量验证提供了科学依据。实际应用中,需结合产品的目标使用环境(如化工区需提高 Cl₂浓度,沿海地区需关注 H₂S)调整试验参数,确保评估结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