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美联储突然向市场发布公告,正式决定将基准利率大幅削减50个基点,调整后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从原先的4.25%-4.5%范围直接降至3.75%-4.0%。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此次紧急降息50个基点完全出乎市场意料,打破了美联储数十年以来所坚守的审慎与可预测的决策传统。
这一重大货币政策变动完全绕开了常规议息会议的既定流程,其宣布时点距离原定召开的杰克逊霍尔年会尚不足两天,令人对美国经济目前状况感到担忧,同时引发外界对其深层动机的广泛猜测与关切。
美联储降息的原因
1、就业市场疲软
7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降至7.3万人,创9个月新低,5-7月合计新增就业减少25.8万人。就业市场疲软加剧了美联储对经济下行风险的担忧。
7月裁员人数增至176万,为2023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失业率升至4.2%。过去三个月的平均每月就业增长仅为11.6万,远低于年初水平。
2、通胀与经济放缓并存
尽管就业数据恶化,7月核心CPI环比增速加快至0.3%,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激增0.9%,创三年新高。通胀压力与经济放缓形成矛盾局面,迫使美联储调整政策方向。
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较7月收窄0.4个百分点,为美联储降息提供了政策空间。
3、美国经济面临企业债务与商业房地产"双紧缩"危机
美国企业正面临2008年以来最高的违约风险,工业和消费品行业破产申请创15年新高。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办公物业违约率达到11.1%,创历史新高。
4、美联储内部政策分歧
芝加哥联储 主席 古尔斯比 主张等待更多数据,而 亚特兰大联储 主席 博斯蒂克 认为年内可能降息一次。 鲍威尔 在 杰克逊霍尔年会 上明确表示就业增长面临下行风险,政策需平衡风险变化。
5、关税战导致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
特朗普 政府关税政策滞后效应显现,但第一轮关税影响相对温和(核心商品半年涨幅0.6%),第二轮关税影响或在未来24个月逐步显现。中美再次暂停实施24%的关税90天,但保留了对商品加征的剩余10%的关税,这种默契被视为双方在贸易紧张中寻找喘息空间的信号。
降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1. 美元汇率与资本流动
美联储降息将会导致全球外汇、黄金、原油、股指、商品等出现大幅波动,对股市和期货市场也造成大幅波动。降息可能引发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推动美元流动性增加。人民币汇率可能因此获得支撑,降低贬值压力。
美元指数暴跌1.5%,创下多月新低,加速走低进程。
新兴市场资本流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期货上涨超过3%,外资回流趋势显著,MSCI新兴市场指数近两周上涨4.5%。
中国市场受益:北向资金连续三周净买入280亿元,AI算力、半导体等外资重仓板块领涨。
2、缓解全球通胀压力
美联储降息将直接降低美元流动性,减少资本流入新兴市场,有助于缓解部分国家因美元升值引发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例如,巴西 、欧盟等国家抛售美国国债和增持黄金的行动,已显示出对美元霸权的警惕。
3、股票市场反应
美股在降息后先涨后跌,标普500指数在3个交易日内回吐全部涨幅的历史经验值得警惕。
纳斯达克100指数近一个月上涨8.2%,但高估值科技股可能面临20%以上的回调压力。
4、债券市场变化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28个基点至3.85%,美债和10年期中债预计将受益最大。
二、冲击全球贸易格局
美联储降息与关税政策可能形成叠加效应。例如,目前美国对印度征收50%关税,但印度通过购买俄罗斯石油获得“友情价”,从而导致关税政策出现分化。若降息进一步削弱美元信用,可能加速全球贸易网络重构。
三、对主要经济体及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联储预计2024-2026年美国GDP增速维持在2.0%,失业率逐步下降至4.2%。降息可能进一步巩固这一趋势,但需警惕长期经济增速放缓风险。
1、全球央行协同宽松
在美联储行动后数小时内,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纷纷发表紧急声明,表示正在密切关注形势并准备采取相应行动。
2、中国可能跟进降息
外资机构预测中国中长期贷款利率可能在2025年降至2.15%左右,较当时普遍的3.4%有125个基点的下降空间。
3、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受益,促进就业
随着资金从美国银行的高息存款流出,回到全球发达国家消费者手中,他们增加的消费支出有利于中国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商品出口。美国消费者因降息增加消费支出,带动中国等新兴市场商品出口需求,间接促进就业增长。
四、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货币政策与融资成本
降息将收窄中美利差,为中国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提供空间。中国可能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逆回购利率等,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例如,房贷利率下调可能使100万30年期房贷月供减少约300元。
2、汇率与出口
美元贬值推动人民币升值,降低留学、旅游等兑换成本,但削弱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外贸企业订单可能减少。同时,人民币升值可能引发资本流入,改善国内流动性,利好A股、港股等市场。
3、资本流动与资产市场
外资可能加速流入中国资本市场,推高A股、港股表现。但需警惕资产泡沫风险,尤其是加密货币等高风险领域。
4、通胀与大宗商品
美元宽松可能推高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如石油),增加中国进口成本,并传导至物流、工业生产等领域,加剧通胀压力。
5、经济结构与长期影响
制造业、供应链(如机械设备、航运)及内需消费(白酒、汽车)可能受益,但需平衡汇率红利与出口压力的矛盾。
五、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交易造成影响,引发全球资产价格波动
降息预期推动美股、黄金等资产价格上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9月降息概率达62.6%,花旗银行 预测若非农就业增长放缓至10万,美元将遭遇新一轮崩盘。
黄金等大宗商品因降息预期上涨,但需注意实体经济对利率敏感度长期下降,政策传导存在时滞。
黄金价格突破2100美元/盎司,呈现"双轨驱动"特征,但需警惕地缘政治风险消退后的技术性调整。
原油市场:布伦特原油或挑战85美元/桶关口,但美国战略储备释放可能压制涨幅。
基本金属:铜铝市场一直在交易降息路径的变化,降息后更关注需求侧是否逐渐回暖。
价格走势特点:本次降息对于商品市场有所提振,但这种效应相对短暂,市场对于需求的忧虑最终盖过了降息的提振效果。
六、与历史类似降息比较
1、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
美联储在短短几个月内连续大幅降息,最终将基准利率从5.25%降到0-0.25%的区间。虽然初期市场依然表现不佳,但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推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然而长期低利率环境推动了新一轮资产泡沫的形成。
2、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
美联储通过几轮降息将基准利率从6.5%降至1.75%,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资本压力。但低利率环境鼓励了过度的借贷和风险投资,为后来的房地产泡沫埋下了种子。
七、美联储降息引发的风险与挑战
1、通胀反弹风险
若美联储此次行动被证明过于激进,可能引发新一轮通胀预期,迫使美联储快速逆转政策。
2、加剧新兴市场波动
降息可能引发资本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加剧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风险。例如,中国7月对 东盟 出口增速达16.6%,反映出企业为应对关税政策抢运货物至东盟的短期行为。
因此,需警惕资本流动的"钟摆效应"——若美联储推迟进一步降息,新兴市场股市可能出现15%以上的调整。
3、政策效果滞后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传导存在时间迟滞,且实体经济对利率敏感度长期下降,降息可能无法即刻扭转美国经济走弱的趋势。
此次美联储大幅降息标志着全球货币政策进入新阶段,其影响将在未来数月逐步显现,各国需根据自身经济状况灵活应对,平衡短期刺激与长期风险。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美国经济数据呈现矛盾现象,7月CPI同比2.7%低于预期,但PPI同比上涨2.8%,反映关税推升成本压力。就业市场新增岗位仅11.4万,失业率升至4.3%,加剧了美联储决策的复杂性。
美联储此次非传统模式的突然降息,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将与过往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全球经贸体系的重塑和重构雏形已显,美联储降息的传导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动。
在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的趋势下,基于世界各国与美国经贸关系的关联性,需要及对以美元为基础稳定币的接受程度等,进行自发调节。并结合市场变化对本国货币和金融政策作出适时调整,以适应全球金融市场不断出现的新变革。
#热点新知#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