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7日,5枚导弹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炸成废墟,3名记者遇难,20多人重伤。美国轻飘飘一句“误炸”,却掩盖不了英国媒体曝光的真相:北约早盯上这座外交建筑。这场血债未清,2016年南海对峙时,竟有人公开建议美军“复刻误炸战术”。更讽刺的是,出主意的“专家”顶着中文名,却把同胞的伤痛当谈判筹码——历史总是用最尖锐的方式,戳穿投机者的嘴脸。
“用误炸吓唬中国?这招1999年就玩过了!”2016年,自称军事专家的张毅弘在美国福克斯新闻的镜头前眉飞色舞。他建议美军“不小心”炸几艘中国军舰,声称“中国人吃硬不吃软”。节目播出后,中英文互联网同时炸锅。中国网友怒斥:“汉奸教敌人怎么打自己人?”美国网友却嘲讽:“这‘专家'连B-2和B-52都分不清!”
争议焦点在于:张毅弘究竟是“战略天才”还是“专业骗子”?他声称拥有俄罗斯军事学院博士学位,却被扒出只是日本二流大学肄业;他主编的《汉和防务评论》标榜中立,实则80%内容在夸大中国军力。更荒诞的是,2013年他把上海迪士尼的水泥航母模型当成“秘密武器”报道,沦为全球军事论坛笑柄。
时间拨回1999年,北约轰炸事件后,美国赔偿2800万美元却拒绝认罪。时任总统克林顿的道歉信里藏着文字游戏:“遗憾”而非“道歉”,“地图错误”而非“蓄意袭击”。这种傲慢在2016年被张毅弘包装成“成功经验”:“看,当年服软了吧?现在照样能逼中国让步!”
普通人的反应更真实。北京出租车司机老李记得:“那年大学生游行,美国使馆玻璃全碎了。现在要是再来一次‘误炸',你看年轻人会不会拎着板砖上街?”军事论坛“铁血网”的投票显示,92%网友认为“张毅弘言论等同叛国”。而加拿大华人社区有人爆料:这位“专家”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却靠骂中国换了本护照。
2018年后,张毅弘突然沉寂。他的推特停更,《汉和防务》网站变成僵尸页面。表面看是舆论反噬,实则暗流涌动——西方智库开始嫌弃他“数据造假”,台湾防务部门终止了合作。但危险并未消失:2021年美军“康涅狄格”号潜艇在南海撞山,竟有外媒引用张毅弘旧文,暗示“可能是对华威慑测试”。
反对声音随之而来。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霍姆斯发文嘲讽:“某些人把冷战剧本套在21世纪,却不知道中国卫星能数清甲板螺丝钉。”更打脸的是,张毅弘曾预言“中国航母十年内出不了第一岛链”,结果辽宁舰次年就穿越宫古海峡。
2022年台海危机中,张毅弘的“复活”让所有人猝不及防。他在小众播客里煽动:“派老旧潜艇撞中国军舰!就像1988年黑海撞船事件!”三天后,中国官媒放出福建舰电磁弹射测试视频,配文“欢迎碰瓷”。网民发现:张毅弘口中的“老旧潜艇”,正是美军计划淘汰的洛杉矶级——用30年前的武器挑衅现代海军?这就像拿着弹弓叫板导弹部队。
矛盾在此刻总爆发。前同事爆料张毅弘“连导弹射程公式都算错”,加拿大雇主以“学术不端”开除他。最致命一击来自五角大楼2023年解密文件:某“东亚军事顾问”多次提供虚假情报,导致美军误判——名字虽被涂黑,但时间线与张毅弘活跃期完全吻合。
如今张毅弘的LinkedIn显示,他在温哥华某移民中介当兼职顾问。表面看闹剧收场,实则埋下更大隐患:西方反华势力已转向培养更“专业”的代言人。台湾某绿营政客近期鼓吹“借鉴张氏威慑论”,日本《产经新闻》仍引用其早年谣言。更讽刺的是,他1993年抛弃的中国籍,如今成了加拿大华人圈避之不及的标签——连反华活动都懒得邀请。
某些人总把国家当股票,妄想低抛高吸。可惜历史不是K线图,叛徒永远算不准底部。当张毅弘教美军“误炸”时,忘了中国有句老话:“玩火者必自焚。”如今他沦落到教新移民怎么骗福利,而中国航母正巡航他当年“预言”永远到不了的海域。这出荒诞剧最“精彩”之处在于:小丑以为自己在导演剧情,其实连跑龙套的资格都是时代施舍的。
当“误炸论”鼓吹者自己成了“人生误炸”的活标本,这是否证明:背叛祖国的人,最终都会被所有阵营当垃圾处理?有人说“张毅弘至少混到了加拿大户口”,可当他的“专业建议”连美军都嫌弃时,这种背叛究竟算“成功学”还是“失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