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讨论A股市场的热度。有人说,“指数还在3500点上方晃悠,我的账户却已经创新高了!”你是不是也有类似感受?过去一周,上证指数稳步收于3534点,创业板更是大涨3.17%,两市日均成交金额轻松突破1.5万亿。这可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慢牛加速的信号。自2024年9月那波千点暴涨后,A股横盘了八个月,如今技术面和资金面双双发出明确信号:牛市主升浪——也就是所谓“三浪”阶段——真的来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这轮行情到底能走多远?专业机构和不少老股民都喜欢用“艾略特波浪理论”来推演行情走势。按照这个理论,每轮完整牛市通常分五个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三个,也是最猛烈的一段。据统计,如果第一波上涨1000点,那么第三波常常能冲到4900甚至5300点。而且这次不仅仅靠技术分析支撑,更有政策托底、资金活水不断涌入、企业盈利持续改善等多重利好共振。不少券商研报直接给出了“未来半年最佳赚钱窗口”的判断。
但你以为只有图表派才看好吗?其实,大量居民储蓄正在悄然流向资本市场。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销售回暖,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冷清;融资余额持续增加、南向资金净流入明显;外资随着人民币预期升值也开始回流。数据显示,截至7月中旬,融资余额已接近1.9万亿元,这说明不只是散户,还有大量机构正在积极布局。如果说以前大家把钱放银行,现在则更多人愿意参与资本市场分蛋糕。
当然,这场盛宴并非所有行业都有份。从今年风格来看,那些依赖科技创新的人形机器人、AI算力、半导体国产替代等板块表现抢眼。有网友调侃:“只要跟着英伟达产业链买,总不会错。”与此同时,一些传统赛道如光伏、新能源汽车,也因产能过剩主动出清迎来价值重估。“生产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被打破后,龙头公司反而迎来了盈利拐点。此外,高分红低估值的银行、公用事业板块成为防御型投资者的新宠,不少保险社保资金纷纷加码布局。
不过,再好的行情也需要策略配合。如果现在还想追高热门题材,很容易被套在山顶。因此,多数理性投资者选择保持较高仓位,但会根据调整节奏适时切换赛道。例如,当主升浪进入尾声(预计2026年初),就该逐步锁定利润转向防御型资产。而到了终极冲顶期,更要警惕成交量异常放大、新增散户激增以及政策降温信号。一句话,该收手时就别犹豫,否则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然,我们不能只盯着机会不谈风险。当下全球局势复杂,美联储加息节奏、中美贸易摩擦都可能带来突发变量。国内经济复苏虽然乐观,但部分行业业绩爆雷风险仍存。此外,即便指数走强,也总有一些股票原地踏步甚至逆势下跌,所以基本面研究和精选标的是必须课。不少网友表示:“宁可错过热点,也不要踩雷概念。”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总押着相似韵脚。从2005年的6124,到2015年的创业板神话,再到如今科技驱动的新周期,每一次财富潮汐背后都是结构变革与时代机遇同频共振。当居民储蓄刚刚开始转移,当产业升级才露锋芒,你觉得5300只是驿站还是8000才是真正终极目标?下一步,你准备怎么做呢?
#AI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