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欧洲高温飙升至四十六度,民众靠自救应对“无空调”热搜引关注

发布日期:2025-07-27 17:08 点击次数:187

前言:

这可不是夏日的景象,简直就是一场慢悠悠的屠戮,令人难以忍受。

西班牙官方一宣布,炎热已经导致1180人丧命,评论区立马炸开了锅,网上哗然。

进入2025年,欧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气候战役,酷热让气温飙升到46℃,把城市变成了大烤箱。而那边,空调的普及率不到25%,欧洲人就靠着扇子、冰碗还有湿毛巾,拼命应对这场艰难的自救行动,真是让人心疼啊……

死亡数字背后的气候战场

7月14日,西班牙环境部发布的报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从5月16日到7月13日,因高温引发的相关原因,已有1180人丧生。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高出了1035%。其中,95%的遇难者是65岁以上的老人,60%的则是女性。

最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受灾最严重的死者比例并不是在南部那炎热的地方,而是在北部那些一直挺凉快的地区,比如加利西亚、拉里奥哈、阿斯图里亚斯啥的。这些地方的居民面对突然袭来的高温,完全没有什么准备。

有一张照片在全球媒体上火了,内容是一位老太太在47℃的柏油路上晕倒,警察用扇子为她扇风解暑。而与此同时,巴塞罗那一名51岁的清洁工也因为高温在工作中丧命。这组画面,简直就是2025年欧洲夏季最惨烈的蒙太奇片段。

“热穹顶”这个气象学的词一出来,欧洲人心里就发毛,感觉像个大玻璃罩子盖在头顶,那来自非洲的高压系统,把空气压得紧紧的,又加热,云层又稀薄,这样一来,太阳的光线直直地照到地面,气温升得飞快。

欧盟气候监测部门一确认,2025年6月成为欧洲有记载以来最热的6月:西班牙的平均气温达到了23.6℃,创下了自1914年以来的新纪录。更吓人的是,世界气象组织提醒说,这种极端高温的次数自1950年起就开始增加,到了2000年后,已经占了三分之二。

“无空调大陆”的土法降温

当46.6℃的酷暑袭击葡萄牙的小城莫拉时,好多人才意识到欧洲的居住环境其实挺脆弱的。跟亚洲和北美那种空调普及率比较起来,法国家庭里只有大概25%装空调,英国的还不到5%。

由于历史建筑保护法规、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高昂的安装费用,这片“无空调大陆”面临着不少麻烦。于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无空调挑战”开始在社交平台上疯传,大家纷纷加入这个潮流。

德国柏林的尤尔根,整整一个月都没在下午两点前出来,靠着小风扇和泼湿的瓷砖地面降温,生活的节奏变得格外悠闲。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索菲挂着湿毛巾反复擦身,用风扇冲着喷水瓶吹风,这些画面让人觉得像回到了前工业化时期的降温方法,可实际上却在21世纪的发达国家又开始流行起来。

最火的“病毒式降温秘招”就是把冰块或者冷藏水瓶摆在风扇前面,这个方法的物理原理挺直白:冰块在融化时吸热,把空气里的热都带走;风扇一吹,效果就更明显。虽然操作很简单,但在狭小空间里,确实能让体感温度下降两到三度,效果挺不错。

城市设计的生死博弈

当个人的自救办法用到极限的时候,城市的集体力量就出来啦。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凉爽点”计划可以说是个好榜样:每个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阴凉小角落,都设计得井井有条,有大量的树冠遮盖,覆盖率达80%左右。里面还配备了树木、没有铺瓷砖的地面、座椅和饮用水,目的就是让人们在闷热的时候有个避暑的好去处。

西班牙瓦伦西亚搞了个“气候庇护所”的网,把那些配备空调的图书馆和社区中心改造成避暑点,起初打算从2024年增加10个,到2025年扩展到20个,最终希望达到1100个。这种从等待灾难发生再应对的方式变成提前预防,真算是城市管理思想的一个大革新。

法国图卢兹玩得挺大胆:有30个措施,比如遮阳帆、充气的移动遮阳帘,还有到2030年前种植10万棵树。而在葡萄牙吉马良斯,那“绿色径向战略”把保护历史遗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二为一,主要通过恢复河流走廊和市区森林来应付热岛效应。

不过,这些办法在46℃的极端高温面前还是显得不太够用。欧盟联合研究中心指出,城市的热岛效应让市中心的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4到6℃,有时候甚至超过10℃。而马德里的反光屋顶和“阴影地图”APP下载量超过50万次,可是也挡不住地面温度比郊区高出10℃的现实情况。

政治博弈与能源困境

这次高温不仅让人体极限受到考验,还暴露出欧洲能源体系的脆弱。比如,西班牙北部因为光伏板效率下降了15%,火电站的冷却系统也出了故障,导致限电;而英国的核电站因为温度过高而不得不降功率运行。一个尖锐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在气候危机面前,环保理念跟生活生存到底孰重孰轻?

关于是否该全面推广空调,争论已经变得十分激烈。有的人坚持认为空调是基本人权,理应普及开来;而另一派则担心,这样会加重电力负担和碳排放。气候专家弗里德里克-奥托也发出警示:“要是不停止燃烧化石燃料,这种致命的热浪只会变得更频繁、更凶猛。”

移动空调销量猛增,反映出这个矛盾的存在。到2024年,全球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81.2亿美元,而中国向欧洲出口超过500万台。这种不用外机、插上就能用的设备,虽然噪音比较大,能效也不高,但对那些没有条件安装传统空调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救世主似的存在。

酷暑就像一面照妖镜,把社会上的不公平给照得一清二楚。《国家报》提到:“空调并不能让所有人都平等享受”,低收入人群的死亡率比富裕阶层高出三倍,孤独的老人、户外工作者以及能源拮据的家庭,成为最脆弱的那一拨人。

伦敦的一位老人哭诉:“窗户连遮光布都没有,我拿毛巾沾水盖在身上,一个晚上起来七八次……”像这样的场景在欧洲老龄化严重地区屡见不鲜,医院中暑的病人激增达三倍多,重症监护室几乎满员,政府只好把退休医护人员全部调回来支援。

结语:

世界气象组织的预警让人不敢掉以轻心,到2050年,欧洲大概一半的人口在夏天都可能遇到高温或极端高温带来的压力问题,地中海区域的热浪频率也从上世纪80年代的十年一次,变成了每两年就来了,这可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新常态。

当46℃的高温变成欧洲夏天的常态,这些用风扇和冰碗依靠土办法降温还能挺多久?这个问题不再只是追求舒适的问题,而变成了直接关系生存的考验。在气候变迁带来的巨大惯性冲击下,我们在适应的道路上,和时间赛跑,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对于这个话题,大家有什么看法或者想法,欢迎在评论区里聊聊啊。

辉达娱乐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辉达娱乐

Powered by 辉达娱乐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