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演员陈美琪怀揣着对幸福的期待与富商马清伟一起跨入婚姻的殿堂。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丈夫竟然在她怀孕期间出轨,“第三者”更是深夜打电话来挑衅,导致她流产并永远无法再生育。
后来的她伤痕累累地结束了这段婚姻,全身心投入事业,并在《新白娘子传奇》中演绎出经典的“青蛇”一角。
无论在事业上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失去做母亲的资格都是无法弥补的伤害。
同样遭遇背叛的还有草根出身的演员王宝强,他真心对待他人,爱妻子和孩子,未曾想到会遭到经纪人与妻子的双重背叛。
或许是因为在上段婚姻中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的缘故,事业辉煌的他至今没有再度跨入婚姻的殿堂。
年轻人总是盲目地追求爱情,却不知婚姻中最重要的其实是忠诚和责任。
我曾做过关于“婚外情”的网络调研,在分析了上百个案例后发现容易出轨的人普遍存在心理利己主义倾向,这类人在行为上自私自利,在言语上经常把以下三种话挂在嘴边。
攀#图文作者回归激励计划#比的话
不满足于当下的生活,看不见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每天专注于与他人攀比,并从中寻找自己的价值。
他们不仅比房、比车、比收入,而且还比另一半。一旦发现别人拥有的比自己的好,内心就不平衡。
这类人很容易对伴侣感到不满。一方面,不知足的他们会习惯性忽略对方的优点,而放大其缺点;另一方面,他们通常会用伴侣的缺点去对比其他异性的优点,这种比较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你明明顾家勤快,每天一下班就买菜回家做饭,一发工资就全部上交,但她却总嫌弃你不如闺蜜的丈夫会挣钱。
你勤俭持家,包揽所有家务,将丈夫和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但他却嫌弃你不会打扮,不如朋友的妻子光鲜亮丽。
喜欢攀比的人时常觉得另一半让自己很没面子,而为了找回面子,他们就会将希望寄托于其他异性,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身价”。
根据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理论,攀比型人格存在三重驱动力失衡:向上比较成瘾、身份补偿饥渴、自尊维护机制。
喜欢攀比的人都爱慕虚荣,他们想通过“婚外恋”来证明自己的魅力。
比如,有些男人想通过寻找更年轻漂亮的异性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有些女人则想用婚外对象的外貌、工作、财力来获得优越感。
《美国心理学家》婚姻调查显示,虚荣心得分前10%的群体,其出轨动机中“证明魅力”占比达63%,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的29%。
爱慕虚荣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特质,它会让人经不住诱惑,并且促使一个人去做一些错误的事情。
推卸责任的话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存在,无论ta在工作中犯下什么错误,在生活中捅出什么篓子,ta的第一反应都是怪别人。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是ta错了,ta也会拼命狡辩,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在我的调研中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存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名深圳女士和一名湖南男士。
家住深圳的张女士在与丈夫结婚第3年背叛家庭,并与情人保持一年的“婚外恋”关系。
在她看来,这一切都是丈夫的错。
家庭压力大,她怪丈夫没出息;她出轨,埋怨丈夫对她缺少关怀。
湖南杨先生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出身底层,妻子卖水果供他求学,但在读博期间他竟然隐瞒已婚事实去追求心仪的学妹。
事情败露之后,他毫无悔意,只是一味地责怪妻子不思进取,无法与他站在同一思想高度。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责任逃避机制”,即当行为与道德标准产生冲突时,他们就会通过扭曲现实来缓解内心矛盾。
调研显示,出轨后选择推卸责任的人中,78%将原因归为“伴侣不够好”或“婚姻不幸福”,而仅12%承认自身问题。
背叛婚姻者明知自己有错,但却不愿意承认错误,因为他们不想受到道德的批判,遭受旁人的指点,所以想用推卸责任的方式来改变舆论。
自私自利的话
婚姻的本质是相互依赖、相互付出,而自私自利之人根本不适合结婚。
可是很遗憾,许多利己主义者早已跨入了婚姻的殿堂。
他们斤斤计较、各种算计。还没有结婚,就盘算着离婚的成本。一边怕吃亏,一边又怕占不到便宜。
结婚以后,他们更是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恨不得将另一半的价值榨取干净。
他们总是我行我素,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中心位置,从来不在乎对方的感受。
从心理学层面来讲,自私自利与出轨存在必然联系,其本质是神经可塑性退化、社会认知偏差与道德推脱机制的共同作用。
这类人群的大脑存在镜像神经元系统功能障碍,他们无法感知他人的痛苦,在与人相处中缺少共情能力。
数据显示,自私自利之人的共情量表(EQ-i)得分比常人低41%,其镜像神经元激活强度仅为正常群体的65%。
由于社会认知偏差,他们往往将婚姻关系视为一场利益交换,而这样的关系是不需要讲究任何原则的。
他们可以为了维持稳定的生活而坚守婚姻,也可以为了更好的利益而背叛婚姻。
他们不受道德束缚,也不在乎爱与责任,只有最核心的利益才能打动他们。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婚姻也是一种契约。为了维持婚姻的稳固与家庭的和谐,我们必须寻找有契约精神的伴侣。
在婚恋这条道路上,我们既不能被好看的外表所蒙蔽,又不能被丰厚的物质条件所诱惑。
人生路漫漫,好看的容颜会随岁月而消逝,坚实的物质基础拯救不了破碎的家庭,唯有责任与人品才是捍卫婚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