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职工社保制度包括5种不同的险种类型,分别是养老、医疗、生育、失业以及工伤保险。其中,养老、医疗以及失业保险按照规定均需要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养老、医疗还是失业保险,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高低均与其对应所能享受到的待遇水平密切相关,尤其是像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与待遇的关联则更紧密。
比如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根据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的计发原则,而这其中的“多缴”其实便与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的缴费基数息息相关。
那么,对于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国家政策是如何规定的呢?2025年度各省是否公布了最新的缴费基数上下限呢?若灵活就业参保人员按照100%的档次缴费,每个月需要多缴纳多少钱呢?累计缴费20年,又能领多少?接下来,本文将继续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详细的介绍。
用人单位/职工的缴费基数,如何确定?
根据《社会保险法》以及其它政策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依规为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及时且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其中养老、医疗与失业保险的部分则是由两者共同来承担。
不过,对于用人单位与职工个人的缴费基数,国家却有着不同的要求。通常情况下,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作为本年度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且标准处于当地人社部门公布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范围之内;而用人单位则是以本单位所有参保职工的缴费工资基数之和作为缴费基数。按照政策规定,用人单位需要在每个社保年度内申报一次缴费基数。
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标准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13号)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有关规定,各省要以本省上年度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计算平均工资(各省上年度全口径社平工资)核定当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上限和下限,并将此数据作为计发基数用于计算当年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具体来看,职工社保缴费工资基数的下限为本省上年度全口径社平工资×60%;上限为本省上年度全口径社平工资×300%,即本省上年度全口径社平工资×60%≤参保职工的缴费基数≤本省上年度全口径社平工资×300%。并且,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标准每年都会进行调整。
注意:多省下发2025年度社保缴费基数调整通知
上面提到,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上下限标准与各省上年度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水平是直接挂钩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职工工资水平的上涨,每年度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也会不断变化。所以,在此背景下,2025年度社保缴费基数也会迎来调整。
这不,在9月18日、19日包括北京、上海、安徽、江苏、河南等多个省市的人社部门便下发了2025年度社保缴费基数调整的通知。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省份社保基数再度上涨。
比如以北京为例,自7月起,2025年度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月缴费基数上限确定为35811元;月缴费基数下限为7162元;与2024年相比,缴费基数上限增长528元/月;缴费基数下限增长341元/月。
比如以江苏为例,当地明确2025年度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基数上限标准按照24762元执行,下限标准按4952元执行。与2024年相比,分别增加366元/月和73元/月。
再比如以安徽为例,当地人社部门明确2025年度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上限为21556元/月,下限为4311元/月,执行期限为2025年1月1日~2025年7月31日,与2024年相比,缴费基数的上限增长423元/月;缴费基数的下限增长84元/月。
由此可见,若职工的月薪水平低于当地人社部门公布的缴费工资基数下限,那么按照政策规定,其需要以“下限”作为基数参保缴费,同时便意味着实际到手的工资会变得相对更少。
若灵活就业人员按100%档参保,每月需多缴多少钱?
现阶段,我国已经全面取消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社保的户籍限制,允许其以个人身份在进行灵活就业登记的所在地参保缴费。不过,与职工的区别在于灵活就业人员需要承担全部的社保费用,且通常情况下多数统筹地区只允许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2项。
按照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在当地人社部门公布的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档次作为缴费基数,即60%档、80%档、100%档不等。根据政策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统一为20%,其中3/5的部分计入到社会统筹;剩余2/5的部分计入到个人养老金账户。不过,灵活就业缴纳职工医保的缴费比例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
比如以上海为例,根据当地医保局、财政局等多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继续阶段性降低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费率的通知》我们可以得知,在2026年2月底之前,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含生育保险)的比例继续按照10%执行,即缴费工资基数×10%。
那么问题来了,若上海市某灵活就业参保人员按照100%的档次参保缴费,与2024年相比起每月需要多缴纳多少社保费呢?据悉,自2025年7月起,上海市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调整为37302元/月;下限调整为7460元/月,即100%档次的缴费工资基数为12434元/月,比2024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这一社保年度,缴费基数增长了127元/月。
由此便可以计算得出,该灵活就业人员在新的社保年度内每个月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为127×20%=25.4元;每个月多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为127×10%=12.7元,两者相加即每个月多缴纳的社保费为38.1元。当然,若缴费基数更高,则多缴纳的费用也会更多。
累缴20年,又能领多少养老金?
还是以该灵活就业人员为例,若其累计参保缴费满20年至63岁退休,且一直按照100%档参保缴费,那么在其退休时每个月能领多少基本养老金呢?假设其视同缴费年限为0,未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未来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为2%,然后经过测算可以得知:
当然,此数据为测算得出的预估数据,并不能够代表实际。所以,对于灵活就业参保人员来讲,决定其退休时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高低的因素除了缴费工资基数及缴费档次之外,累计参保缴费年限的长短、实际退休的年龄、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计发月数等均会影响到待遇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在2025年度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标准再度上涨恐怕已经成为定局,而对于按照“下限”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水平不及全口径社平工资×60%的参保职工来讲,其按月缴纳的社保费用会随之增加,只不过不同省份之间的标准会存在差异罢了。
另外,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水平的高低与参保职工个人的缴费金额也密切相关,且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保缴费金额的增加从长远来看对其自身而言并非全都是坏处。在此,我们也呼吁有条件的参保人员,尽可能地多缴以提高待遇水平。
以上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全部内容,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