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米娜就抄起铁锹往牛棚走。
伊朗库尔德地区的晨风带着沙土味,吹得她眯起眼。
三个娃还蜷在草堆里睡觉,最小的那个把扳手当成了抱枕。
这日子过得,比打仗还累人。
银行催着要验收牛棚,建材商却像蜗牛搬家似的拖拖拉拉。
米娜第三次打电话过去,对方还是那句"明天一定送"。她气得直跺脚,这要是在战场上,后勤这么磨蹭早被枪毙八百回了。七岁的萨米揉着眼睛跟过来,小手拽着妈妈的衣角问今天要干啥活。
"咱得自己打砖了,儿子。"米娜把铁锹塞给萨米,"城里孩子玩积木,咱玩真砖头。"
阿扎达蹲在墙角抹眼泪,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想爸爸了。米娜心里像被骆驼踩过似的,可手上活计不能停。单亲家庭的孩子63%都会这样,在战乱地区比例更高。前夫卡迪尔还在牢里,闺女天天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她除了埋头干活还能说啥?
太阳爬上山头时,母子俩已经和好三堆泥。萨米的小手起了水泡,却硬是咬着牙不喊疼。米娜想起去年在集市上,有个城里来的老师说她虐待儿童,当时她就笑了:"俺家娃会砌墙会修屋顶,总比那些连韭菜麦苗都分不清的强吧?"
中午吃饭时,邻居家传来游戏机的音效。萨米眼巴巴地往那边瞅,米娜往他碗里又夹了块馕:"看啥看,下午还得给牛棚上梁呢。会干活的孩子饿不死,玩那破游戏能当饭吃?"
阿扎达突然把碗一摔:"我要爸爸!"米娜手里的勺子顿了顿,汤洒在围裙上。这场景她太熟悉了,去年在难民营做义工时,阿富汗建筑师露西娜也经历过。人家好歹有国际组织送建材,她米娜全靠网友打赏的几个钢镚过日子。
下午运砖时,萨米突然问:"妈,为啥城里小孩不用干这些?"米娜抹了把汗:"人家命好呗。不过等发洪水闹地震的时候,会砌墙的肯定比会打游戏的活得久。"小家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扛着砖头继续往前挪,背影活像只小骆驼。
傍晚收工前,米娜发现阿扎达在牛棚墙上刻字。走近一看,写的是"爸爸回家"。她鼻子一酸,差点把扳手掉脚上。这让她想起北京那个实验,说孩子种三周盆栽就能提高注意力。她家娃都种了三年地了,注意力倒是够集中,可心里的窟窿拿啥补?
夜里刮起沙尘暴,米娜把三个孩子搂在板房里。阿扎达突然小声说:"妈,我明天帮你拌水泥。"米娜愣了下,借着油灯看见闺女脸上还挂着泪痕。她知道这场"战争"远没结束,但至少今天又守住了一个阵地。
月亮从沙尘中露出脸时,米娜摸出手机看了眼银行余额。数字少得可怜,可她突然笑了。会生存的孩子到哪儿都倒不了,这道理放之四海皆准。城里学校教孩子用橡皮泥做房子,她家娃可是真刀真枪盖牛棚。要论实战教育,那些重点小学都得管她叫祖师爷。
风沙拍打着板房的铁皮屋顶,声音像遥远的炮火。米娜给孩子们掖好被角,轻轻哼起库尔德民谣。明天还得早起赶工,银行可不会因为刮风就推迟还款日期。她望着窗外的月亮想,等牛棚盖好了,说不定真能申请个"最硬核育儿奖"呢。
这篇文章就是想把快乐和正能量传达出去,没什么低俗或者不好的引导哈,如果有侵权情况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