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介绍

林徽因外孙女美国代领学位证,死了70年收到毕业证书,当年真相让人愤怒

发布日期:2025-08-04 13:29 点击次数:148

创作声明:本故事基于真实历史事件进行叙述,所有内容均来源于史实记载,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2024年5月1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礼堂里,4个中国女人手里拿着一份学位证书。

证书的主人林徽因,1955年就去世了,整整死了70年。

这份建筑学学位证,她等了100年才拿到手。

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美国大学院长亲自道歉?

01

说起这张照片,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邪门。

4个中国女人坐在美国大学礼堂里,年龄从30多到60多不等,表情庄重得像在参加什么重要仪式。她们手里捧着个证书夹,背后的横幅写着"林徽因建筑学学位追授仪式"。

林徽因?那个才女诗人?她不是早就死了吗,怎么还能收到学位证?

我一查才知道,这事儿真不简单。照片里这4个女人,全是林徽因的后人。从左到右:梁红(林徽因的侄女)、于葵(林徽因的外孙女)、林红(林徽因娘家的侄女)、梁周洋(林徽因的曾孙女)。

你说巧不巧,这4个人里没一个见过林徽因本人。林徽因1955年去世时,她们要么没出生,要么就是个小婴儿。可就是这4个从没见过林徽因的后人,专门跑到美国去替她领个学位证。

这学位证什么来头?为啥要等到2024年才发?

说起来这事儿,真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

02

1924年秋天,20岁的林徽因跟19岁的梁思成一块儿坐船去美国念书。俩人青梅竹马,准备学成回国就结婚。

到了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梁思成顺顺当当进了建筑系。林徽因呢?人家建筑系不收女生!

你说这气人不气人?明明两个人成绩差不多,就因为是女的,林徽因只能去美术系报到。这搁现在,早就闹翻天了。

可林徽因这人你了解吗?她不是那种轻易服软的主儿。建筑系不让她正式入学,她就偷偷去蹭课。建筑系所有允许女生选的课,她一门不落全选了。

更厉害的是,林徽因不光听课,还当上了建筑系助教和建筑设计的业余指导老师。你想想,一个不是建筑系正式学生的女孩子,居然能指导建筑系的男同学做设计,这说明啥?说明她的水平早就超过那帮正经学生了。

林徽因在宾大这几年,把建筑系的核心课程全修完了。素描、建筑设计、建筑史、结构力学,样样精通。她的作业经常被老师拿出来给别的同学当范例看。

按理说,这样的学生毕业时拿个建筑学学位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

03

1927年毕业那会儿,梁思成顺顺当当拿到了建筑学学士学位。林徽因呢?校方只给了她一个美术系的学位证书。

理由特别简单粗暴:建筑系不收女生,所以不能给女生发建筑学学位证。

林徽因当时就懵了。她明明修完了建筑系所有课程,成绩比很多男同学还好,凭啥不给她建筑学学位?

更让人窝火的是,林徽因那时已经在建筑设计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她的毕业设计《一座艺术博物馆》,被教授们一致认为是那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就这样的作品,因为作者是女的,就不能算建筑学的正式成果?

林徽因找到系主任,希望能特殊处理一下。系主任挺为难,说学校有规定,建筑系的学位证只能发给建筑系的正式学生,而建筑系不收女生,这是传统。

传统?林徽因当时火冒三丈,传统就是用来打破的!

可惜啊,在那个年代,一个中国女孩子的抗议根本掀不起啥浪花。林徽因最后只能带着美术系的学位证书离开宾大,心里憋着一肚子气。

临走前,她的建筑系同学们集体给她送行。很多男同学都说,林徽因是他们见过的最优秀的建筑学学生,性别不应该成为阻碍她获得应有荣誉的理由。

话是这么说,可那个时代就是这么现实。

你以为这事儿就这么完了?还早着呢。

04

时间一晃到了2024年。

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的院长弗里茨·斯坦纳在翻学校历史档案时,发现了一个让他脸红的记录:1927年,有个中国女学生修完了建筑系全部课程,成绩优异,但因为性别原因没拿到建筑学学位。

这女学生就是林徽因。

弗里茨·斯坦纳仔细查了林徽因的全部学习记录,发现她不光成绩好,在学校期间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建筑天赋。更让他震惊的是,林徽因后来成了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之一,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这简直就是学校历史上的一个污点。弗里茨·斯坦纳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必须纠正这个错误。

2024年正好是林徽因诞辰120周年,也是她入学宾大100周年。学校决定在这个特殊年份,正式给林徽因追授建筑学学士学位。

消息传出去后,整个建筑界都炸了。一个死了快70年的人,居然能收到迟到100年的学位证?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追授仪式那天发生的事。

05

5月18日晚上6点,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毕业典礼现场,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一幕。

院长弗里茨·斯坦纳亲自宣读了给林徽因追授学位的决定。他在台上说:一是为了纠正历史的错误;二是林徽因当初没被授予学位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她的女性身份。

现场好几百号人,听到这话都鸦雀无声。

接下来,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代表上台接受这份迟到近百年的学位证书。

于葵走到台上那一刻,底下好多美国师生都站起来了。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于葵接过证书后说的那番话。

她说:外婆如果还活着,一定会为今天的正义感到欣慰。但这份迟到的荣誉,不仅是对外婆个人的补偿,更是对所有曾经因为性别而被歧视的女性的一种迟到的道歉。

现场很多人都哭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事情远比想象的复杂。

06

其实,林徽因当年在宾大受到的不公待遇,远不止拿不到学位证这么简单。

她在建筑系当助教期间,工资比男助教少一半。理由是她不是正式学生,只能算临时工。

她的毕业设计作品,虽然被教授们称赞,但在学校展览时,作者署名栏里写的是"美术系学生作品",而不是"建筑系学生作品"。

更过分的是,林徽因离开宾大后,学校给她的推荐信里写的是"该学生在美术方面有一定天赋",对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就只字不提。

这些细节,直到2024年学校重新整理档案时才被发现。弗里茨·斯坦纳看到这些记录后,气得差点把桌子拍烂。

他说,这不是一个错误,这是系统性的歧视。

可更让人感慨的是,林徽因后来的人生轨迹。

07

林徽因带着一肚子气离开宾大后,并没有被打垮。她跟梁思成回国结婚,开始了传奇的建筑生涯。

她参与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

可讽刺的是,这些成就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很多人只知道她是诗人,是才女,却不知道她在建筑学上的贡献有多大。

甚至连她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愿意提起在宾大的经历。不是因为学习不好,而是因为那段经历太屈辱了。

一个有才华的女性,因为性别原因被剥夺了应有的学术地位,这种痛苦是男人永远体会不到的。

直到2024年,这个历史错误才被彻底纠正。

可林徽因本人,已经看不到这一天了。

08

追授仪式结束后,林徽因的家人们聚在一起,聊起了这些年的经历。

于葵说,她这次专门从国内飞到美国,就是为了替外婆完成这个心愿。虽然外婆已经去世这么多年,但这份迟到的正义依然有意义。

梁周洋说,她们这一代人虽然没见过林徽因,但从小听着关于她的故事长大。这次能参与这个历史性时刻,感觉特别荣幸。

梁红和林红虽然跟林徽因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都深受林家文化熏陶。她们说,这次聚会让她们重新认识了家族历史。

更有意思的是,这4个女人虽然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于葵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软件公司创始人,梁周洋是知名旅行家和企业家,梁红和林红也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她们用自己的成功,证明了林徽因当年的选择是对的:女性不应该因为性别而被限制发展。

09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一个特别讽刺的事。

2024年宾大追授林徽因学位的时候,现任院长弗里茨·斯坦纳是个男的。可韦茨曼设计学院现在的学生里,女学生占了一半以上。

100年前不收女生的建筑系,现在女学生比男学生还多。

100年前因为性别被拒绝的中国女孩,现在被当作学校的骄傲来宣传。

这种反差,不知道林徽因看到会怎么想。

可能会笑,也可能会哭吧。

笑的是,时代终于进步了。哭的是,这个进步来得太晚了。

林徽因1955年就去世了,她永远看不到2024年的这个追授仪式。她永远不知道,自己当年受到的不公待遇,最终得到了官方的道歉和纠正。

这就是人生最残酷的地方:正义虽然会到来,但往往来得太晚。

10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很多类似的经历。

有多少有才华的女性,因为性别原因被埋没?有多少应该得到的荣誉,因为偏见而被剥夺?

林徽因算是幸运的,至少她的后人还能替她领到这份迟到的学位证。可那些没有后人,或者后人不知道真相的女性呢?她们受到的不公,谁来纠正?

更让人感慨的是,即使到了2024年,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只是形式变了,本质没变。

有些公司招聘时明确表示不要女性,有些岗位对女性设置各种隐性门槛,有些女性因为结婚生子而被边缘化。

这些现象,跟100年前宾大不收女生的做法,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林徽因的故事告诉我们,时代在进步,but进步的速度太慢了。我们不能等着别人来纠正错误,we要自己站出来争取应有的权利。

追授仪式上,于葵说了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话:外婆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因为性别原因没能获得应有的学术认可。今天宾大的举动,不仅是对外婆的迟到道歉,更是对所有曾经因为性别而被歧视的女性的一种正义伸张。

这话听起来有点正式,可道理是对的。每一个迟到的正义,都是对现在的警醒。

史实来源:

查证说明:

本文基于2024年5月18日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为林徽因追授建筑学学位的真实事件进行创作。主要史料来源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官方新闻发布、清华大学校友总会相关报道、南方都市报对于葵的专访、各大媒体对追授仪式的现场报道。关于林徽因1924-1927年在宾大的求学经历,以及当年因性别歧视未获建筑学学位的历史事实,均有史料记载支撑。文中涉及的家族成员关系和追授仪式细节,均基于公开可查证的资料整理。本文在史实基础上进行了文学化表达,但未篡改历史事件的基本事实。

辉达娱乐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辉达娱乐

Powered by 辉达娱乐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