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广西历朝历代知名的反叛将领

发布日期:2025-09-03 03:18 点击次数:163

编者按:广西历朝历代的反叛将领名单,原收录在清代汪森《粤西丛载》的“僭国叛将”中。此卷同时包含了非广西境内,以及交趾越南(北属时期)等地的叛将,为保持原书内容完整,不做删减。收录的名单不包含清代在内。现本站特将其精选并整理成文,供读者学习参考。由于篇幅较长(一万多字),建议读者们收藏或转发后,再随时阅读。

前篇可见:

广西古代奇奇怪怪故事合集

广西古代奇奇怪怪故事合集(续篇)

广西古代的奇异现象事件

广西古代得道高僧故事集

广西古代升仙的各路神人

广西历朝历代知名的反叛将领

◎思恩编辑部(整理)

南越赵氏

南越武王赵佗是河北真定人。当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时,他平定了岭南地区,并设立了桂林、南海、象郡,将贬谪戍守的罪人与土著越人混合居住。秦始皇十三年,任命赵佗为南海郡龙川县的县令(也就是现在博罗县东乡的地方)。

到了秦二世的时候,南海郡的郡尉任嚣病重将死,他召来赵佗,让他代理南海尉的职务。任嚣去世后,赵佗随即发文告知横浦关、阳山关、湟溪关:“盗贼的军队将要到来,要急速断绝道路,集结军队进行自卫。”秦朝灭亡后,赵佗立即发兵攻打并占领了桂林郡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赵光

苍梧(今广西梧州)王,赵光与南越王是同姓。当他听说汉军已经到达南越,就宣布命令,让部下自行安定,并归附汉朝。另外,南越桂林郡的郡监居翁也劝说瓯骆族归附汉朝。后来,赵光和居翁都因此被封为侯。

区怜

区怜是象林县(今越南广南省维川县南茶轿)的蛮族人。在汉朝永和丁丑年(公元137年)四月,区怜等人攻打了县府,杀害了长官。交州刺史樊演迅速调派了交阯、九真的士兵一万多人前往救援。然而,这些士兵们害怕长途征战,反而转而攻击了交州刺史府。虽然交州刺史府成功击退了叛变的士兵,但蛮族的攻势却愈发猛烈。

侍御史贾昌与州郡官员联手进行讨伐,但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仍未能成功平定。到了戊寅年的闰四月,皇帝召集百官商讨战略,大家都建议派遣大将,从荆、扬、兖、豫四地调集四万士兵前往征讨。然而,李固提出了反驳意见,他认为长途劳师动众去征讨并不是明智之举。他主张应该选派合适的将帅去担任刺史,并推荐太守祝良和张乔,认为他们都是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才。

四府官员都赞同了李固的提议。于是,朝廷立即任命祝良为九真太守,张乔为交阯刺史。张乔上任后,通过安抚和诱导,成功使得叛军投降并解散。而祝良在到达九真后,更是单骑深入敌军之中,凭借智谋和威信成功招降了数万人。这些降兵甚至为祝良建造了府寺,标志着岭外地区再次恢复了平静。

李逊

东晋时期的李逊曾担任九真太守。在太元庚辰年(公元380年)十月,李逊占据交州后反叛。到了辛巳年七月,交阯太守杜瑗将李逊斩杀,从此交州恢复了平静。

李凯

李凯是交州人,在梁朝时期担任交州刺史。天监乙酉年(公元505年)春天二月,李凯在交州反叛,但随后被长史李畟讨伐并平定。

上图:李贲(越南语:L Bí/李賁,503年10月17日-548年4月13日)又称李南帝(越南语:L Nam /李南帝),是公元6世纪中期越南北部地区领袖,万春国的开国君主。

李贲

李贲是交阯人,他的家族世代都是地方上的豪门大族,但他在仕途上并不得志。有一个叫并韶的人,他才华横溢,前往参加选拔以求官职。吏部尚书蔡樽因为并姓家族中没有前贤,所以只任命他为广阳门郎,并韶对此感到羞耻。于是,李贲和并韶一同回到了乡里。

在大同辛酉年(公元541年)十二月,交州刺史武林侯萧谘因为刻薄暴虐而失去了民心。当时李贲监管德州,他趁机联合了几个州的豪杰一起反叛。梁朝派遣萧谘与高州刺史孙冏、新州刺史卢子雄带兵去讨伐他们。

甲子正月,李贲自称越帝,设立百官,改年号为大德。乙丑六月,梁朝又派遣交州刺史杨瞟去讨伐李贲。杨瞟任命陈霸先为前锋,当他们到达交州时,李贲率领部队抵抗,但被打败后逃到了嘉宁城,各路军队将嘉宁城团团围住。

中大同丙寅年(公元546年)八月,李贲再次率领部队从僚人中出击,驻扎在典澈湖。各路军队都害怕他,驻扎在湖口不敢前进。陈霸先说:“我们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且没有援军,现在深入敌境,如果战斗不能取胜,哪里还有生还的希望。现在应该趁他们屡次逃窜,人心尚未稳定,正是我们全力以赴取胜的时机。”但各路军队都没有回应。

当天夜里,江水突然暴涨了七丈高,涌入湖中。陈霸先率领军队乘着水流先行进攻,其他各路军队也鼓噪着一起前进。李贲的军队大败,他再次逃入僚人中。到了戊辰年三月,屈僚洞的军队斩杀了李贲。李贲的哥哥李天宝收集残余的士兵围攻爱州,但被陈霸先率领的军队平定。

李光仕

李光仕是桂州的俚族首领。在开皇丁巳年(公元597年)二月,李光仕发起叛乱,皇帝派遣王世积和周法尚去讨伐他。在战斗中,李光仕被打败,他率领精锐士兵撤退并据守在白石洞。周法尚捕获了李光仕的一些党羽,对于投降的人,他都将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归还给他们。过了十天,就有数千人投降。李光仕的部队因此溃散,他在逃跑过程中被追兵斩杀。

此外,皇帝还派遣何稠去讨伐李光仕,何稠成功劝降了李光仕的党羽莫崇等人,并根据皇帝的命令任命这些首领为州县官员。

李世贤

李世贤是桂州人。在开皇十七年秋七月,桂州发生了叛乱。皇帝派遣将军虞庆则去讨伐并成功平定了叛乱。

李佛子

李佛子是交州的俚族首领。在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冬十二月,李佛子发起叛乱,占据了越王的故城。他派遣他的侄子大权占据龙编城,而他的另一名部将李普鼎则占据了乌延城。杨素推荐了刘方作为总管去讨伐他们。当刘方率军到达都隆岭时遭遇了敌军,并成功击败了他们。刘方进一步进军到李佛子的营地前,并首先向他们宣告了福祸之理。李佛子感到害怕,于是请求投降,之后被送往长安。

萧铣

在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萧铣称帝,并派遣鲁王张绣去征服岭南地区。然而,隋朝的将领张镇周和王仁寿等人进行了抵抗。但随后他们听到隋炀帝被杀的消息后,都投降了萧铣。同时,钦州刺史甯长真也带着郁林、始安两地归附了萧铣。

另一方面,汉阳太守冯盎带着苍梧、高凉、珠崖、番禺等地归附了林士弘。萧铣和林士弘都派人去招降交趾太守丘和,但丘和并未顺从。于是,萧铣派遣甯长真率领岭南的军队从海路攻打丘和。

丘和原本打算出城迎接,但司法书佐高士廉劝说他:“长真的军队虽然人数多,但他们是远道而来,不能持久。我们城中的精锐军队足以对抗他们。为什么要望风而降,受制于人呢?”丘和听从了他的建议。

丘和任命高士廉为军司马,带领水陆各路军队进行反击,成功击败了甯长真的军队。甯长真只身逃脱,他的军队全部被俘。之后,有骁果从江都来到,带来了隋炀帝的死讯,于是他们也把郡归附于萧铣。

李思慎

李思慎是岭南地区的俚族人。按照旧制,俚族人家原本只需缴纳一半的赋税。但交趾都护刘延祐要求他们全额缴纳。俚族人不从,于是刘延祐诛杀了他们的首领。在乙酉年(公元685年)正月,武则天改元为垂拱。到了垂拱三年丁亥七月,李思慎等人发起叛乱,攻破了安南府城,并杀了刘延祐。桂州司马曹玄静带领军队去讨伐李思慎等人,最终将他们斩首。

欧阳倩

欧阳倩是始安县(今广西桂林)的僚族人。在长安癸卯年(公元703年)十一月,他率领数万人,攻陷了多个州县。朝廷任命裴怀古为桂州都督,并兼任招讨使。裴怀古一到岭上,就通过书信向他们说明了利害关系。欧阳倩等人于是投降,并表示他们是因为受到官吏的侵逼,才起兵自救的。裴怀古轻骑赴约,叛军大喜,归还了所有掠夺的财物,岭外地区因此得以平定。

梅叔焉

梅叔焉是安南的反贼头目。在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八月,梅叔焉等人围攻了一些州县,朝廷于是派遣内侍杨思勗去讨伐他们。杨思勗招募了一群蛮族年轻人,得到了十几万的兵力,然后发动袭击,大败梅叔焉的军队。最终斩杀了梅叔焉,并把敌人的尸体堆积成山,以展示战功,之后就班师回朝。

梁大海

梁大海是邕州封陵地区(今南宁邕宁区)的僚族人。在开元丙寅年(公元726年)正月,梁大海等人在宾州和横州据地反叛。二月己酉日,朝廷派遣内侍杨思勗,出兵去讨伐他们。到了十二月,杨思勗生擒了梁大海等三千余人,斩首了两万敌人,然后回朝。

梁崇牵

梁崇牵是岭南地区的蛮族首领。在大历辛亥年(公元771年)二月,梁崇牵自称平南十道大都统,占据了容州,并与西原的蛮族首领张侯、夏永等人联手,连续攻占了多个城邑。之前的容管经略使元结等人,都将治所临时安置在苍梧。

当经略使王翃到达藤州时,他用自己的私财招募士兵。不到几个月,就斩杀了敌军将领欧阳珪,然后迅速前往广州拜见节度使李勉,请求出兵收复容州。李勉认为这很难。王翃说:“如果您现在无暇出兵,只请求向各州发公文,声称将派出一千兵力来支援,我希望借助您的声势,也有可能成功。”李勉听从了他的建议。

于是,王翃与义州刺史陈仁瓘、藤州刺史李晓庭等人结盟共同讨伐叛军。王翃招募了三千多人,打败了数万敌军。他们攻打并成功占领了容州,捕获了梁崇牵,完全收复了容州的原有领地。之后,王翃又分别命令各位将领,袭击西原的蛮族,收复了郁林等各州。

在此之前,番禺的叛军首领冯崇道、桂州的叛将朱济时,都占据险要地势进行叛乱,攻陷了十多个州。官军讨伐他们,但连续多年都没有成功。李勉派遣他的将领李观与王翃合力攻打,最终将他们全部斩杀。到了三月,五岭地区全部平定。

覃问

覃问是西原的叛军首领。在大历癸丑年(公元773年)九月,循州刺史哥舒晃在岭南地区发起叛乱。皇帝下诏命令岭南节度使路嗣恭去讨伐哥舒晃,同时容管经略使王翃也派遣将领带兵去协助。而覃问则趁机偷袭了容州,但王翃早有准备,设下埋伏,成功击败了覃问的军队并擒获了他。

黄少卿

黄少卿是钦州的蛮族首领。在贞元甲戌年(公元794年)五月,黄少卿发起叛乱,围攻了州城。邕管经略使公孙器请求调动岭南的军队进行救援。但皇帝没有同意,只是派遣中使去劝解。到了八月,黄少卿攻陷了钦、横、浔、贵等州,并在邕州攻击公孙器。

宪宗元和戊子年(公元808年)五月,黄少卿请求投降,于是皇帝任命他为归顺州刺史(今广西靖西)。然而,黄少卿虽然投降,但多次反复无常。到了己亥年(公元819年)十月,桂管观察使裴行立和容管经略使阳旻,想要侥幸立功,争相请求讨伐黄少卿。皇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岭南节度使孔戣多次进谏说:“此人如同禽兽,只能自己计较利害,不值得与他讨论是非。”但皇帝没有听从,大规模地调动江湖的军队,会同容、桂两管的军队共同讨伐。然而,许多士兵因为瘴气而病死,数量无法计算。最终,裴行立和阳旻的讨伐并没有取得成功。

在穆宗即位的庚子年(这里注释有误,应为辛丑年,即公元821年)正月之后,到了十二月,国子祭酒韩愈上书说:“黄家贼居住在没有城郭的地方,依山靠险,平时也各自营生,紧急情况则聚集起来相互保护。近来因为邕管经略使多不称职,既不能以德安抚他们,又不能以威制服他们,反而进行侵凌欺压,俘虏掠夺,导致他们心生怨恨,于是攻打抢劫州县,侵害百姓。但他们时聚时散,终究不能成大事。最近的裴行立、阳旻,为了邀功,提出征讨的计策。邕、容两管,因此凋敝,加上杀伤疾病,十室九空。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我担心岭南无法得到安宁。同时,这些叛军也受到了很大的损伤。从情理上看,他们对战争的厌倦和苦难必定很深。如果借着改元大庆的机会,赦免他们的罪行,派使者去宣布谕旨,他们必定会望风而降。此外,应该选择有威信的人担任经略使,妥善处理事务,这样自然就不会有叛乱发生了。”但皇帝并没有采纳韩愈的建议。

刘士政

刘士政最初是安州的指挥使。在干宁乙卯年(公元895年)冬天,安州的防御使家晟因为和朱全忠的亲信官吏蒋玄晖有矛盾,害怕因此遭祸,于是他和刘士政以及兵马监押陈可璠带领三千兵力袭击了桂州(今桂林),杀了经略使周元静并取代了他的位置。后来家晟醉酒后侮辱了陈可璠,被陈可璠亲手杀了。之后大家推举刘士政管理军府事务,陈可璠则自任副使。皇帝下诏立即任命刘士政为经略使。到了庚申年,朝廷赐予桂管军队“静江”的称号,并提升刘士政为节度使。

同年十月,刘士政听说湖南的马殷已经完全平定了岭北,他非常害怕,于是派遣陈可璠驻扎在全义岭(位于桂州东北一百五十里)以防备马殷。马殷派使者向刘士政示好,但陈可璠拒绝了。马殷便派他的将领秦彦晖、李琼等带领七千兵力攻击刘士政。湖南军队到达全义岭时,刘士政又派遣指挥使王建武驻扎在秦城(位于桂林城北八十里,相传是秦朝戍守五岭的地方)。

陈可璠抢夺县民的耕牛来犒劳军队,这使得县民非常怨恨,于是他们请求为湖南军做向导,说:“这西南方向有一条小径,距离秦城只有五十里,只能让单骑通过。”秦彦晖于是派李琼带领六十骑兵,三百步兵,偷袭秦城。半夜翻越城墙进入,擒获了王建武。等到天亮,他们把王建武绑起来,带到陈可璠的军营下展示。陈可璠还不相信,直到斩下王建武的首级投进军营中,桂州人才感到震惊恐慌。李琼趁机率兵攻击,擒获了陈可璠,并使他的二千将士投降,但最后都杀了他们。从秦城以南,二十多个军营都望风而逃,于是湖南军包围了桂州。几天后,刘士政出城投降。桂、宜、巖、象、柳五州,都投降了湖南。刘士政占据桂州共五年。

王季元

王季元是安南的一名牙将。在贞元癸未年(公元803年)二月己亥日,王季元驱逐了观察使裴泰。裴泰逃到了朱鸢(在今越南河内市附近)。第二天,左兵马使赵句斩杀了王季元和他的党羽,然后迎接裴泰回来复位。

杨清是安南的一名反叛者。安南都护李象古因为贪婪、放纵和苛刻而失去了民心。杨清世代为蛮族首领,李象古召他为牙将,但杨清一直郁郁不得志。在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己亥日,李象古命令杨清带领三千兵力去讨伐黄洞蛮。杨清利用人们的怨恨,带领军队在夜晚回袭并占领了府城,杀了李象古及他的妻子、官吏和部属千余人。朝廷下诏任命桂仲武为安南都护,同时赦免了杨清,并任命他为琼州刺史。

到了庚子年(公元820年)正月,桂仲武到达安南,但杨清在边境拒绝他进入。由于杨清用刑残酷,他的党羽开始离心。桂仲武派人游说蛮族的首领,几个月内,投降的人接连不断,他得到了七千多名士兵。然而,朝廷认为桂仲武行动迟缓,将他贬为安州刺史,同时任命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为安南都护。三月辛未日,安南的将士打开城门接纳了桂仲武,捕获并斩杀了杨清。裴行立在海门去世,于是朝廷再次任命桂仲武为安南都护。

庞勋

庞勋是徐州人,最初担任桂州的粮料判官。起初,南诏攻陷了安南,朝廷下令徐泗地区招募二千士兵前去支援,其中八百人被分派到桂州进行戍守。最初的约定是三年换防一次。然而徐泗观察使崔彦曾性格阴险刻薄,朝廷因为徐州士兵骄横,命他前去镇守。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掌权,军中士兵都怨恨他们。

戍守桂州的士兵已经守了六年,多次请求换防回家。尹戡向崔彦曾建议,由于军费空虚,换防所需费用颇多,请求再留戍守的士兵一年,崔彦曾同意了。戍守的士兵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都虞侯许佶、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都是徐州原来的群盗,州县无法讨伐他们,于是招安他们并补充为牙职。正好桂管观察使李丛调到湖南,新的观察使还没到任。

咸通戊子年(公元868年)秋七月,许佶等人发起叛乱,杀了都将王仲甫,推举粮料判官庞勋为首领。他们抢劫了军库中的兵器,然后向北返回。一路上进行掠夺,州县都无法抵挡他们。

陈彦谦

陈彦谦是桂阳(今广东连县)的叛乱分子。在广明庚子年(公元880年),陈彦谦攻占了柳州,并杀害了刺史董岳。

南汉刘氏

刘谦是广州的一名牙将。在唐朝的干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攻破了广州,然后去掠夺湖湘地区。广州方面上表推荐刘谦为封州刺史和贺江镇遏使,以抵御梧州、桂州以西的攻势。一年多后,他拥有了万名士兵和百余艘战舰。刘谦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刘隐、刘台和刘巖。刘谦去世后,刘隐在贺江为他守丧。当时,有百余名土著民众谋划叛乱。刘隐在一夜之间将他们全部诛杀。

卢成均是宜州的判官。在景德丁未年(公元1007年)六月,宜州的知州刘承规对待下属非常严酷。因此,军校陈进利用众人的怨恨,鼓动士兵们喧哗,最终杀了刘承规。之后,他们推举卢成均为首领,自称为南平王,占据城池进行反叛。他们攻陷了柳州,并进一步围攻象州。朝廷下诏任命曹利用为广南安抚使,带领军队去讨伐他们。曹利用到达象州后,攻击并斩杀了陈进。卢成均则带领他的家族投降。陈进的党羽攻陷了贵州,但曹利用继续追击并全部平定了他们。

欧希范

欧希范是宜州的蛮族人。在庆历甲申年(公元1044年)三月,欧希范发起叛乱,但很快就被讨伐并平定了。

侬智高

侬智高因为三次从州郡被选拔到京师参加会试都未能如愿以偿,于是在两广地区起兵反叛。这件事导致了后来试摄官的选拔规则发生了变化。类似的情况还有张元,他因为在殿试中落榜,直接去了西夏。自此以后,殿试中再也没有被淘汰的士子了。(张端义《贵耳集》)

侬智高原本是唐末知谠犹州的侬全福之子,但因其父被交趾人所杀,其母改嫁商人后生下他,所以他冒用了侬姓。他曾在交趾人的任命下管理广源州,但后来他攻占了安德州,占据广南,攻打邕州,并自称建立了南天国。然而在宋朝皇祐年间,狄青大败侬智高,他逃往大理并最终死亡。

“发三解不得志”意指侬智高三次由州郡选拔到京师参加礼部会试都未能成功。在唐宋时期,地方州县会按照颁布的选拔标准选拔合格者,然后由所在州郡发遣到京城参加会试,这一过程被称为“发解”。

张元是宋朝华州人,他和吴昊都是才华横溢但未被朝廷重用的人才。于是,两人前往西夏,并成为西夏的谋士,帮助西夏与宋朝交战了十余年。

曹成

曹成是长江汉水一带的盗贼团伙首领。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十二月,曹成起初攻陷了汉阳和鄂州,并在攸县驻扎。湖东安抚使向子諲试图招降他,曹成接受了。然而,当向子諲派兵去衡阳阻止他并试图捉拿他时,由于援兵没有及时到达,曹成非常生气,认为向子諲欺骗了自己。于是,他率领大批人马南下,官军全部被击溃。曹成大肆掠夺,并抓住向子諲后离开。

朝廷命令岳飞等人去讨伐曹成。壬子年(公元1132年)四月,曹成带领十余万人,从江西穿越湖南,占据了道州和贺州。朝廷任命岳飞为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并命令他前往潭州。岳飞带着金字牌黄旗去招降曹成。曹成听到岳飞来了,惊恐地说:“岳家军来了。”然后立即逃跑。岳飞追到贺州,经过激战,大败曹成。

之后,曹成在桂岭至北藏岭一带设置砦堡,连续控制险要隘口,用十多万人防守蓬头岭。岳飞带领一千人,一鼓作气登上山岭,击败了曹成的部队。曹成逃往连州。岳飞对他的部将张宪、徐庆、王贵说:“曹成的党羽如果散去,我们追上去杀掉他们,那么被迫跟随的人会让人感到怜悯,但如果放过他们,他们又会重新聚集成为盗贼。现在我派你们去诛杀他们的首领,安抚他们的部下。”于是,张宪从贺州、连州,徐庆从邵州、道州,王贵从郴州、桂州出发,招降了二万人,并与岳飞在连州会合,继续进讨。曹成逃入邵州。

到了五月,韩世忠在平定范汝为之后,本打算回永嘉休息,却突然改变路线,经过处信径直到了豫章,沿江边扎营数十里。盗贼们没有预料到他的到来,大惊失色。韩世忠趁机派董旻去招降曹成。当时曹成正在被岳飞追击,于是率领部下投降。韩世忠得到了八万战士,并命令他们前往行在。(《学海》)

蒋丙和何仁甫

蒋丙和何仁甫是道州的民众。在至正辛巳年(公元1341年)十二月,蒋丙和何仁甫等人相继起兵,攻破了江华等州县。此时,溪峝的瑶族民众,包括二百多个寨子,也相继进入边境进行掠夺。同时,山东燕南的盗寇也肆虐,横行霸道,犯罪地点多达三百余处。

到了壬午年九月,湖广行省的平章巩卜班成功擒获了道州、贺州的瑶族盗寇首领唐大二和蒋仁五,并将他们押送到京师进行惩处。而蒋丙自称为顺天王,他率兵攻破了连州和桂州。

荔浦周文昌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荔浦的周文昌发起叛乱,劫掠并杀害了四乡九里的居民,最终走向了死亡。据记载,周文昌原本是荔浦甘棠寨的一个普通平民,但他一直欺压乡里,让居民们敢怒不敢言。当时,他因事被关入县中的监狱。然而,他凭借关系成功脱身并远遁,但这也导致他的亲戚受到了连坐。由于追捕和惩罚的压力日益加大,他聚集了众人发起叛乱,前后响应的民众数以千计。

他们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大肆劫掠和杀害,村落的民众相互扶持,但仍有大约十分之七的人死亡。直到永乐年间,朝廷才开始派兵征讨。周文昌的势力日渐衰退,最后他选择了自刎而死。在他死前两天,他投奔到他姐姐家,并对她说:“我现在的处境已经很糟糕了,只有死才能解决问题,但我不想死在别人手里。你可以杀一头牛为我送行。”

他的姐姐按照他的话做,真的杀了一头牛。周文昌吃了半头牛的肉,又喝了一斗酒,吃了一斗饭。然后,他向姐姐告别:“我现在要出去面对敌军,我发誓要杀数十人,然后死也瞑目了。”果然,他出去后遇到了敌军,亲手杀了数人后,自刎而死。(《荔浦县志》)

思明府黄銶

黄銶是思明府土司黄堈的嫡子。当黄珮请求退休时,他让庶子黄钧继承了土司的位置,这引起了黄銶的不满。黄銶向叔叔丘温卫的指挥珐以及自己的儿子黄震询问对策,他们聚集兵力围困了思明府,抓住了黄堈、黄钧以及家族成员和家仆,并全部杀害。事情被朝廷知道后,命令提督侍郎李棠和巡按御史张澜前往处理,将黄銶和黄珐抓捕并关入浔州监狱。后来黄銶在狱中死亡,而黄珐则幸免于难。

起初,黄震和他的儿子黄绍逃到了龙州。在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都御史韩雍派遣太平知府郭本去抓捕黄震并成功诛杀。到了成化十二年,黄绍攻击思明州,夺走了黄钧的长子黄文昌。成化二十年,他又攻破下石西州(今广西宁明县西夏石),抢走了次子黄文盛。到了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黄绍再次出手,攻破上石西州,并夺走了三子黄文华。

弘治九年闰三月,黄绍秘密派遣陆光等人,用鸩酒毒杀了黄钧的孙子、府官男黄光嬖。同年十一月,他又派赵保安等人刺杀了黄光嬖的父亲、知府黄道,随后占据了府治。督府得知后,立即派兵进行抓捕。到了弘治十一年,黄绍勾结忠州的土司黄鏸进行抵抗,不久后又用鸩酒毒杀了黄道的妻子赵氏。副总兵欧磐率领官军进行讨伐,击败了他们,擒获并斩首了无数人。黄绍感到害怕,表示愿意投降,但督府派遣官员告诫他后,他仍然不听,再次反叛。

弘治十五年,由于官军的追捕日益紧急,黄绍选择了服毒自杀。在此期间,黄文昌擅自将思明州的治所迁到了况村,并筑城进行抵抗。而黄文华则继续占据着他所得到的州。到了弘治十八年,由于愤怒,黄文昌等人连续多年进行劫掠。督府于是派遣副总兵康泰和参政杨茂元等人,率领军队进行讨伐。同时,他们还派遣了恩城州(今广西平果县北榜墟南)的土司赵忠顺,设计擒获了黄文昌、黄文盛和黄文荣等人,并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从黄銶到黄文昌,这一家族的叛乱行为历经四世,最终都被诛杀。(《通志》)

田州吕赵

岑绍是田州知府的继承人。然而,在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当他年老并打算将知府的位置传给嫡子岑镛时,却遭遇了阻碍。州目(地方官员)吕赵与岑绍的庶子岑鉴联手,反对岑绍的决定,并将岑镛驱逐出田州(今广西田阳县田州镇)。当时,官府暂时让岑镛在省城居住,而让岑鉴继承了知府的位置。

吕赵掌权后变得肆无忌惮,他纵容士兵攻破镇安(今广西德保县)、奉议、南丹等州,上隆(今广西巴马)和恩城也受到了他的侵害。他擅自设立残酷的刑罚,比如铁钩吊挂,还兴贩私盐,伪造名号,甚至私自与交阯(古地名,今越南北部)通信。更为恶劣的是,他在一个夜里杀害了岑鉴,之后岑鉴的儿子岑玹也离奇死亡。然后,吕赵竟让岑鉴的幼孙吕婴冒充岑玹的名字,继承知府的位置。

这些恶行终于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副都御史叶盛联合军队对吕赵进行了讨伐并成功抓捕了他,吕赵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在这之后,官府命令岑镛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岑镛去世后,他的职位又由他的儿子岑溥继承。(《学海》)

田州岑猇

起初,岑溥有三个儿子,长子岑猇,次子岑狮,三子岑猛。由于岑猛长得像岑溥,并且他的母亲很受宠爱,所以岑溥更偏爱岑猛,这使得岑猇失去了父爱。某月,督府派遣官员到田州征召土著士兵随军出征。岑溥选择在十五日这一天,率领各部士兵登上战舰,在江中进行操练,当晚就在战舰上过夜。周围有近百艘战舰进行围护。

然而,岑猇秘密派遣他的仆人梁桥,手持利刃带领数人,乘坐小船假装巡逻。当时岑溥正在熟睡,梁桥低声对侍奉的婢女说:“你们想要得到好丈夫吗?”婢女们不知所措,只是微笑并询问梁桥的意思。梁桥回答说:“小主人(指岑猇)命令我执行任务,如果你们保持安静,将来会给你们配上好丈夫,一同享受富贵,否则就杀了你们。”婢女们吓得浑身发抖,没人敢出声。

接着,梁桥登上战舰,在帐篷中刺杀了岑溥。第二天早上,岑溥的母亲岑氏抓住那些婢女进行拷问,才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岑氏命令士兵捆绑岑猇和梁桥,并将他们以及他们的同党全部处死。(《通志》)

思恩土官岑濬

岑濬原本就是当地的土官,他读过不少书史,懂得吟诗作赋,但性格狡黠凶狠。身边的人稍有过失,常常会被他杀害。由于长期积累的威严和凶狠,他的部下都非常惧怕他。因此,他在右江的兵力雄厚,这使得岑濬更加骄傲自大,肆无忌惮。

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三府上奏,请求将迁江(今属广西来宾)千户所原先管辖的八个寨子的盗贼交由岑濬治理。于是,岑濬修筑了周安堡,并派遣头目黎端率兵驻扎防守。他还多次派兵侵扰宾州、上林、迁江、武缘等州县的村民。

同年九月,在田州府,土官岑溥的长子岑猇因失去父爱,指使其仆人梁桥在江中刺杀了岑溥。随后,府目黄骥诛杀了岑猇和梁桥,然后与府目李蛮争夺权力,双方构兵仇杀。到了十月,黄骥侍奉岑溥的母亲岑氏以及岑溥的小儿子岑猛,前往三府诉说此事。不久,岑猛继承了岑溥的官职,官府派人将他送回田州府。然而,黄骥又诱骗岑猛逃往梧州,并诬陷李蛮谋反,用兵力阻止岑猛回府。督府再次派遣官员送岑猛到宾州。兵备副使汪溥发檄文命令岑濬派兵保护岑猛。岑濬采纳了黄骥的诡计,带兵迎接岑猛进入思恩(今广西马山),并胁迫他与黄骥立下契约划分地盘,以此作为对黄骥的酬劳。之后,岑濬发兵与黄骥一同送岑猛回田州府,同时打算趁机袭击并杀掉李蛮。李蛮得知这个消息后,在工尧用兵力进行抵抗。

而黄骥又带着岑猛回到了思恩。岑猛的祖母岑氏担心岑猛会被岑濬所害,于是向总督都御史邓廷瓒诉说此事。到了弘治十一年,官府派遣官员去接岑猛,但岑濬却不肯放人。过了一个月,官府再次派遣副总兵欧磐和布政使程廷珙前往征讨。这时,岑濬才将岑猛送出,让他前往三府,并命令他暂时寄住在省城。从此以后,岑濬和岑猛之间就结下了仇恨。

在弘治十二年的六月,岑濬在田州的丹良修建城池并屯兵,对过往客商的船只所携带的盐货进行专卖,并阻止官方使者进入田州。到了七月,他与黄骥等人统率五万大军,联合泗城州(今广西凌云)的土官岑应一同攻破田州。李蛮逃走,岑濬在田州大肆杀戮掠夺。直到八月,督府派官员前来,军队才解散。随后的十一月,副总兵欧磐和副使雷士旃等人带兵保护岑猛返回田州府,并追回被岑濬所夺的土地和官印,同时拆除了他在丹良修建的石城,但岑濬并不听从。

到了弘治十三年,岑濬在夷江建造了三百多艘战舰,并且他祖父所率领的三千名报效甲兵也都不接受调遣。自此以后,他多次侵扰田州所辖的恩城、果化、上林等州县。到了弘治十五年十月,他又率领八寨和述崑的乡兵共两万余人,攻破工尧,占领田州,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杀戮和掠夺,岑猛逃脱。

弘治十六年,岑濬又侵扰庆远府的永定、永顺二长官司(在今广西宜州),并占据了其领地。他还在都阳等地修建了十八座石城。同年七月,他再次攻破工尧,九月又占领田州。岑猛带着几名骑兵逃往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岑濬擅自废除了岑猛的官署,任命土族岑洪为知府,并俘虏了岑猛的祖母、妻子和其他妇女共129人,将他们送到思恩府并囚禁在别的房间。同时,他在田州境内大肆杀戮兵民。之后,他还派兵直抵归顺州追捕岑猛,向左江养利等州发布檄文,公布岑猛的罪状,命令他们不要接纳岑猛,并要求他们互相支援。

当时的地方官员多次上疏揭露岑濬的恶行,请求派兵讨伐。岑濬则通过岑业覃兑等人行贿,以延缓军队的出征日期。随后,他发兵四处出击,占据要害之地。督府派遣官员进行告诫,但岑濬却躲藏起来不见。

弘治十七年,总督都御史潘蕃等官员公开揭露了岑濬的罪恶,并上疏朝廷。朝廷下诏,将此事交由朝堂议论处理。兵部上奏并获得批准,调动湖广的一万军队,由行都御史潘蕃等人负责征讨岑濬。

于是,在弘治十八年正月,官军进攻并攻克了各个关隘。岑濬逃往旧城,副使姜琯等人率兵将其包围。最终,岑濬自缢而死。他的首级被送往三府,并在市集上被示众。

岑濬的母亲、孙子和兄弟们被迁往福建的怀安。他的妻子、妾室和子女则被戴上刑具送往京城,送入功臣家中为奴。同时,思恩地区也进行了改土归流。

覃扶照

荔浦县自从经历了周文昌的叛乱之后,很多田地都荒芜了,居民也变得稀少。在永乐初期,政府招募了僮夷人来当地开垦耕种,人口才逐渐增多。然而,到了弘治八年,有两个山洞里的盗贼,一个叫覃扶照,一个叫蓝公玉,他们自称“飞天过海”,聚集了一群人捣乱,杀光了永苏里秉信一里的居民。这种混乱情况一直持续到正德、嘉靖、隆庆几个朝代的末期,永远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大问题。而这些捣乱的人,大多都是僮夷人。(《荔浦县志》)

周克亮

广西马平的盗贼周克亮,曾经在砍伐藤山中的树木时,遇到了一条大蛇。他咒语念道:“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尊贵,蛇就会向后退。”咒语念完,蛇真的卷起身子后退了。另外,他的妻子在照镜子时,发现头上有金花插着。周克亮告诫妻子不要泄露这件事,但他自己内心却非常高兴并以此为傲。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马平发生了饥荒,周克亮和他的堂兄去盗矿,但什么也没得到,于是他们开始反叛。他们自封名号,在马平各县边界进行抢劫,聚集了数万人。总督都御史张嵿得知此事后上报朝廷,于是朝廷命令张嵿去剿灭他们。经过几个月的战斗,终于平定了这场叛乱。(《后鉴録》)

田州土官岑猛

田州土官岑猛,自从与岑濬结怨之后,经历了许多变故。在岑濬被诛杀后,岑猛被降职为福建平海千户。然而,他并未就此沉沦。

正德初年,岑猛通过贿赂太监刘瑾,得以伪造诏书,恢复了自己田州府同知的职位。他安抚遗民,很快兵威再次震动一方。到了正德壬申年(公元1512年),他率领军队前往江右地区。在此期间,他帮助平定了抚州东乡和饶州桃源的盗贼。

在抚州东乡,岑猛凭借强大的兵力成功消灭了当地的盗贼。然而,在饶州桃源,他接受了盗贼的贿赂,暗中放走了盗贼,却杀害了无辜的平民来冒领功劳。因此,他受到了朝廷的赏赐,并返回了田州。

不久,桃源的盗贼再次起事,杀害了副使李清,并俘虏了参政吴廷举。这一切的罪过都归咎于岑猛。岑猛从华林、东乡、桃源等地的盗贼那里掠夺了大量的金帛,数额达到了亿万之巨。从此,他成为了两江地区最富有的人,兵力也越发强大。

随着实力的增强,岑猛的野心也日益膨胀。他屠龙州,杀害了土官知州赵相的两个儿子。接着,他又攻打泗城州,杀害了知州岑接,屠杀行为极其惨烈。此外,他还杀害了归德知州王通,并强行扶立泗城州官族岑诜。他的毒辣手段令人发指,先后毒死了参将甘霖、指挥方震和通判龙进。为了扩张势力,他先是结交太监刘瑾,后来又与宸濠勾结。他包藏祸心,企图称霸一方。

上思州土目王料之、思恩府土目刘召的叛乱,实际上都得到了岑猛的暗中支持,然而岑猛表面上却出兵征讨他们。对于军门的告诫,岑猛置若罔闻。每当有调遣,他总是骄横不听节制。六七年来,所有土兵的进退、多寡、快慢,都只听命于岑猛,而不知道军门的号令。

巡按御史张钺揭发了岑猛的罪状。随后,御史汪渊、谢汝仪也相继上奏弹劾他。都御史张嵿、盛应期,太监郑润,总兵官朱麟也都上奏反映他的问题。岑猛在上隆州、武龙州、安德州、旧田州等地,都杀了当地的守令,毁掉他们的官印制成铳,而用象牙刻制新的印章替代。凡是庆贺或贡献之类的事情,他就用这些假的印章签署旧守令的名字来执行。他的罪行数不胜数。

到了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都御史盛应期上疏请求征讨岑猛。盛应期离职后,都御史姚镆接替他的职位,再次上疏请求征讨。皇帝下诏让兵部议决,最终同意了征讨的请求。于是,会同总镇太监郑润、总兵抚宁侯朱麒,督率副参等官员,在嘉靖五年四月分兵进剿。首先攻破了工尧,斩杀了恶目陆绶等数人。岑猛逃窜到归顺(在今广西靖西),最后服鸩酒自杀。他的首级被传送到南宁,并在市场上被展示。他的儿子邦彦,也在山中逃窜而死。

岑猛逃到了归顺州,但最终被知州岑璋所杀。值得注意的是,岑璋其实是岑猛的岳父。当初,岑猛听说大军将至,便率兵自守,准备抵抗。督府姚公镆打算进军,但担心岑璋因为与岑猛有姻亲关系而支持他,于是召来沈希仪商议对策。

沈希仪了解到岑璋因为女儿失宠于岑猛,所以对他怀有怨恨。同时,千户赵臣与岑璋关系很好。于是姚公镆召来赵臣询问策略,赵臣说:“镇安(今广西德保)与归顺历来有仇,您只需派我去镇安征兵,我会借道经过岑璋那里。我假装因为与岑璋关系好,向他泄露一些消息,这样就有机会抓住岑猛的要领。”沈希仪听后说:“这个办法好。”于是派赵臣去镇安调兵。

赵臣经过岑璋的地方,岑璋很高兴,迎接赵臣说:“好久不见老朋友了,今天你肯来看我吗?”赵臣不说话,假装不高兴的样子。岑璋问他原因,赵臣不回答。过了一会儿,赵臣又叹了口气。这让岑璋开始产生了怀疑。

第二天,岑璋设酒宴款待赵臣,但赵臣显得越发不高兴,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岑璋的疑惑越来越重,便询问赵臣原因,问道:“是不是军门有意责备我?还是邻壤之间有什么诉讼需要逮捕查问?”赵臣都没有回应。于是岑璋拉着赵臣进入内室,跪下叩问。赵臣流下泪来,岑璋也跟着哭了。

赵臣说:“我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有急事不忍心隐瞒。然而如果你不采取行动,我就会死。督府正在讨伐田州,他们认为你是岑猛的岳父,必定会支持岑猛,所以命令我调集镇安兵来袭击你。如果我不告诉你,你就会死;如果我告诉了你,你为了自保而采取措施,我就会因为泄露机密而死!”

岑璋叩头说:“你确实救了我,如果你不说,我死了都不会明白真相。岑猛把我女儿当作奴仆一样看待,我早就想对付他了。”赵臣说:“如果你真的有这个意思,何不主动向督府表明立场。”于是岑璋留住赵臣,派人快马赶到沈希仪那里,表示愿意擒拿岑猛以表忠心。

沈希仪假装召回赵臣,并把这件事报告给督府,于是督府对岑璋放下了戒备,专心督兵逼迫岑猛。

岑猛的儿子邦彦守卫工尧隘,岑璋派遣一千人去协助他,实际上这些人是作为内应。岑璋秘密向沈希仪报告说:“已经派遣了一千人作为内应,他们的衣服上会有特别的标识,希望不要误杀他们。”等到在归顺交战时,这些内应先高呼战败,使得田州的军队惊慌失措,沈希仪趁机斩杀了邦彦。

岑猛在绝境中想要逃跑,岑璋派人去招呼他说:“事态紧急,希望你逃到归顺,从那里可以到达安南,再图谋复兴。”岑猛仓促之间无处可去,又因为姻亲关系,于是逃到了归顺。岑璋流着泪迎接岑猛,把他安顿在别墅里,并禁止田州人接近他,同时报告说军队已经撤退以安抚岑猛。

有一天,岑璋对岑猛说:“虽然天兵已经撤退,但如果不向朝廷奏报,事情还是不能解决。我为你写一份奏疏,派人上奏朝廷,怎么样?”岑猛说:“这正是我所希望的。”于是岑璋写了奏疏,让岑猛拿出印来盖章。岑璋知道印的所在,于是拿着一杯鸩酒献给岑猛说:“天兵急切地搜捕你,我不能庇护你了。”岑猛大怒说:“我后悔落入了这个老奸贼的计谋。”于是饮下鸩酒而死。

岑璋砍下他的头,连同他所佩戴的印,派遣使者通过小路快马赶到督府上报,然后撤兵回营。内臣郑润、总兵朱麒等人都以岑猛中毒箭而死、斩下他的头、搜获印信为结局上报朝廷,而岑璋和赵臣的功劳都没有被记录。岑璋愤恨不已,于是把职位让给了他的儿子岑瓛,自己借口修炼道术、不吃五谷以求长生不老,并当了道士以终老。(《西事珥》,下同)

田叔禾(即田汝成,《炎徼纪闻》作者)在谈论粤地事务时,提到书生们缺乏深远的谋略,而有关部门又吝啬于小费用。在紧急情况下,他们往往会仓皇地随意许诺,但事后却会躲避责任,背弃诺言,这使得政府的威令无法在土司中有效执行。十九个土司中,类似的情况占了大多数,他们琐碎又忧愁,喜欢搬弄是非,嫉妒他人,厚着脸皮不顾一切,哪里会顾及到军事计划呢?

田叔禾还说:“那些明察秋毫却又污浊不堪的官员们,欺瞒上级以满足私欲。贪官们用公章来贿赂败类,而贤能的官员则因为避嫌而爱惜自己的名声。在承接审查时,他们反复摘取瑕疵,精心编造文案。在征兵抵御盗匪时,他们用甜言蜜语来诱骗。当兵役结束论功行赏时,他们却变脸违背之前的约定。这种助长傲慢和侮辱的行为,是其中最为恶劣的。等到叛逆的苗头开始滋生,僵尸遍地、血流成河时,他们却不敢采取果断行动,只会用文书来移交案件、进行验证,并虚张声势地互相叱责。这样做又怎么能平息事态呢?”

我仔细考证了这些旧事,并反复思考田叔禾的这些话。大致来说,很多争端都是由贪婪引发的,因为轻信而采取行动,又因为反复无常和小气而失去夷人的信任。有句谚语说:“答应了给人衣服却又舍不得给,这会让人感到非常不愉快。”还有句话说:“为什么会生气呢?因为许诺了却不给。”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动乱的根源其实并不在于夷人。如果我们只是在这里扑灭火源,却让那里又燃烧起来,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国家利用土官来治理南方的蛮族地区,这本来就是借鉴了周朝人利用戎人的法规来管理边疆地区的思路。但是自从韩襄毅(韩雍)以后,军门的号令逐渐失去了效力。岑猛依仗自己的强大实力而专横跋扈,确实有罪。杀掉他而安抚他的民众,谁说不行呢?但如果因为个人的私欲而把岑猛的叛逆行为看得太过严重,又怎么能让他们心服呢?

卢苏发起叛乱,公然抗拒并打败了王师,这种行为即使按照八议之制也不能宽恕。新建伯王守仁受命专征,却只是以姑息的态度来结束这件事。而且,岑猛实际上已经被诛杀,但在奏疏中却说他因病而死。卢苏这个大罪人逃脱了法网,却在奏疏中大肆称赞他的功劳,这又如何解释呢?

等到卢苏再次叛乱,激起了各夷族的愤怒。陶谐不能征讨他,却掩饰奸恶欺瞒上级,从而失去了民心。他那样的人又怎么会顾及国家的大局呢?(《炎徼纪闻》)

卢苏

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九月,田州的土著首领杀害了他们的主公岑邦相。岑邦相是田州的判官,年纪才十五六岁。副总兵张祐像对待儿子一样照顾他。但实权在卢苏手中,他掌握生杀大权,在部队中威望很高,而岑邦相只是名义上的领导,因此他与卢苏之间产生了矛盾。张祐任期即将结束,希望岑邦相能送他一份丰厚的礼物。但当他离职时,岑邦相为他准备的饯别礼物仅值二百金,这让张祐非常生气,甚至动手打了岑邦相。

之后,张祐和卢苏一起找到了岑邦彦的儿子芝甫,他还是个孩子。张祐把他养在别处,而岑邦相一直想杀掉他。但幸运的是,张祐没有被替换,所以芝甫得以幸免。后来,因为西山的战役,张祐带着芝甫去了战场。岑邦相发现后想追捕,但没追上。

张祐带着芝甫逃到了梧州,都御史陶谐也像对待儿子一样照顾他。而卢苏则派他的党羽黄对试图刺杀岑邦相,但没有成功。于是,岑邦相与土目罗玉、戴庆计划攻打卢苏。但卢苏早有准备,他假装生病不出,然后在他的妻子生日那天,趁各土目来祝贺时设下埋伏,杀了罗玉和戴庆,然后带兵攻击并囚禁了岑邦相,最后杀了他并焚尸。

之后,卢苏贿赂陶谐,声称岑邦相是病死并无后代,因此芝甫应该继承他的位置。陶谐于是放芝甫回田州,并不再追究此事。但岑猛的次子邦佐想争夺位置,与此同时,其他土舍如岑真宝、岑施、岑起云和罗廷凤等都因为卢苏弑主而愤怒,他们联合起兵讨伐邦佐,攻打田州并成功占领。卢苏逃脱,向他的女婿岑瓛求救,于是岑瓛趁机攻打镇安,岑真宝听闻后撤军,但被卢苏追击,损失了八千精兵,震惊了两江地区。

陶谐想平息此事,声称岑邦相是病死,与卢苏无关,并批评各方自相残杀。后来,都御史换了几任,但都不愿反驳陶谐的说法,打算以岑邦相病死上报。同时,他们担心如果朝廷因卢苏的事兴师问罪,会给岭右带来灾难。但副使萧晚和参议陈大珊认为应该直述事实,请求朝廷命令卢苏立功赎罪,而不是进行征讨。然而,督府没有听从,最终朝廷也没有追究此事。(《国朝典汇》)

图文编辑:阿素喇

辉达娱乐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辉达娱乐

Powered by 辉达娱乐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