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坂红村一仗,许多人都说这场战斗打得挺别扭,还闹出了不少幺蛾子,尤其被说陆军9连的干部这回着实“不太在线”,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为啥时间搭进去了,敌人伤的不多,自己还一不小心把自家兄弟给误伤了十来个,到底背后都埋着啥猫腻?今天咱就化身“侦探柯南”,抽丝剥茧,把这仗的始末、干部的表现,还有那些明晃晃的教训,好好扒拉扒拉,看个门道出来。
其实,单看地形,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场仗本来就挺难啃。坂红村这个地方,给人的直观印象是“绕头绕脑”,哪哪都是掩体。左一座大石山,右一道北山,西边是连成串的石山墙络,南边贴着条穿行公路,弄巧成拙地把这里变成“躲猫猫”地堡。越南那边的兵,早就洞悉了咱们大兵爷们的进攻线路,懂地形的优势,手握天然屏障坐镇家门口,换那谁都得头疼,不然咱还能不小心踩到自家的雷嘛。
1979年2月18日6点半,9连接了死命令,从650高地起步,一路摸进坂红村,控制住关键高地和公路,为大部队捅个通道出来。战术部署咋看还算讲究,什么东突西插,隔三岔五安排了重机枪、炮,还意图配合得天衣无缝。但实际执行起来呢?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开始士兵就在草丛树林里摸索前进,眼睛一团浆糊,哪顾得上啥阵地目标,一路打着零星的空枪给自己加油壮胆,生怕哪根野草后头蹦出个小绿帽。越南兵其实本想悠哉悠哉开早饭,结果架不住这边没头苍蝇似的乱打一气,吓得撒丫子溜掉,把饭碗扔地都烫不及盖,这活像幼儿园小朋友听见下课铃,不问青红皂白先冲出去,敌我首次交锋就谜一般地擦肩而过,谁也没真伤到谁。
趁着敌人跑路,1、2排停了将近半个小时才等到连指挥部慢悠悠赶到,报了平安。按说这会谁反应快,谁就能追着残敌一通揍,可惜派兵太分散,指挥靠得也忒远,等真正部署好开始攻击,局势已换了风水。9连重新调队形,为攻坂红东南高地和西翼,机枪炮兵重新就位,还以为能一鼓作气砸开敌人防线。
人算不如天算。上午10点20俩排发动进攻,2排刚趟过距村150米那一茬开阔地就被淋头盖脸的火力压得抬不起来头,结果上来就伤两人死一人,全队“薅田埂”猫腰进攻。越军占着高地居高临下,咱要说这真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肉身冲锋”这年头终究不是万能钥匙。1排绕了点小远路,刚好摸到高地边缘,遇到大榕树下的火力点,硬是要炸破过去,不炸还真过不了关。副班长拿了火箭弹冲了上去,总算干掉个火力点,毙敌两个,谁知道刚喘口气,榕树旁边又窜出四处暗枪,七零八落压制住咱们的1、2班,眼瞅着班长、副班长和多名战士“挂彩”倒地。恰好哪儿都打不下去,又不敢悄悄退,可真成了“骑虎难下”那种窘境。
眼见着攻势受阻只好找连指挥求炮火支援,理想画面里指挥员风风火火冲前线鼓劲加油,可这回连指还在一公里开外,靠电台、信号弹隔空指挥,别说敌情掌握没谱了,连咱自己哪儿人多伤口在哪儿都整不利索。火炮射击效果嘛,没目标瞎轰一气,“无的放矢”,雷声大雨点小,不光没打掉敌人火力点,反手还把己方压制在前沿阵地,这都不说,等真上炮兵急袭的时候,撤退指令嘶嘶啦啦没人能传到,1、2排稀散在前线,全然不见踪影,活活成了“活靶子”。
误伤那一幕,真让人百感交集。炮火一通倾泻下来,啥越南兵没瞄着几条,自己兄弟搭进去了十来个,我们真的要问,管理是不是太松了?指挥节奏是不是太慢了?侦查情报是不是形同虚设?光凭这几点,哪怕你再勇敢拼命,也等同于自打自脸。战场上没什么偶然,一波连串错误堆彻起来,最后形成了“必然”。
打到下午,8连闻声支援,炮火趁乱延伸,借着混乱迂回大占高地,9连2排这才借着“天赐东风”合围侧击,一股脑总算吃下了坂红村。到头来,战役是打赢了,可损失也大得让人唏嘘。耗时极久,“斩获”有限,还搭进去那么多自己人,是不是有点尴尬?玩笑归玩笑,战场的残酷可真不是演习。当指挥层远离第一线,现场啥都掌握不清,结果很现实:敌人不见踪影,自己冒着火力束手无策,被困住也撤不下来,炮火射击成了蒙着眼乱丢飞镖,还可能砸自个脚。
追着核心来说,三大“坑”让这战吃力又丢人:一,连队指挥员始终与攻坚分队保持大距离,好比你打游戏主操作者跟人物卡了信号,队友都冲到怪面前了,主控还在老远观战。二,火力协调形同儿戏,不能实时修正射击数据,结果就一通白打还友伤,失了“压制火力”该有的威慑,该打的地方没打着,己方却受伤。三,干部们识图用图那水平,远不及家里娃画迷宫,用地图不能及时判准敌己位置,炮火方向令人啼笑皆非,明明敌人的掩体、工事都摆明在眼底下,就是拿不准炮口往哪指。
你说这是粗心?缺经验?资源不够?更像是一串系统性顽症没人敢承认。真要说起来,战前训练、团队协作、战场感知、现场临机处置能力,全都该换个思路提升提升——经验不是纸上谈兵得来的,但你总得敢于承认自己短板在哪儿才行。不然,还得天天望着战地迷林发呆。
更扎心的是,本该是快刀斩乱麻的“侧后突击”,被打得磕磕绊绊拉成苦战。面对此等阵地型地形敌情,反而暴露出咱们部队对山地丛林复杂地貌适应不足,灵活变阵应对不足,还有一点,沟通联络始终拖泥带水,前沿与后方成了两个世界。战旗是举起来了,选手却在场外指挥,结果嘛,士气难提,战果难看,损失还大。
会搞指挥的,都该明白前线与机关的距离越大,损失就越大。命令拖点时间,或许就是一次全军覆没的失误。地图不是看着炫酷摆样子,谁掌握得细致,谁能把炮火准头拧到点上,谁就是这场棋局里的赢家。毕竟敌人不会傻到等着你慢慢部署。更别说你的战友,也需要你在关键时刻,有能力拉他们一把,不让他们在误打误撞的炮火里白白流血。
说到底,这一仗成了“反面教材”,经验教训不要藏着掖着,得长实本事。别光想着敌人有多可怕,有时候,指挥失灵同样致命。以后打仗,也说不好哪回又来个视野盲区、沟通断档,咱还要犯一样的错吗?说几句重话也别见怪,爱惜战友就是要正视这些问题。
战场没有重来的机会,把教训记进骨血里,是对战友、对每一位士兵、对这段历史最起码的敬畏。谁不希望下次出发能少点内耗,多些精准?哪怕多摸一会地图,多练一轮协同,也比战场上喊破喉咙却叫不应强百倍。
你怎么看?如果你是这场战斗的连队指挥,真临到那一刻,是会坚决顶上最前沿,还是苟在后头发号施令?欢迎留言,说说你会怎么选——这个老难题,是不是每个指挥员都绕不过?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